【编者按】[标签:描述]
2011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暨太阳能展览会3日在无锡举行,近日遭遇“破产”谣言的无锡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在演讲中表示,目前国内光伏产业遭遇“寒冬”确是现实,主要源于国内恶性竞争导致产能过剩,欧美市场萎缩不是影响中国光伏的主要因素。
统计显示,201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15.8GW,其中欧盟市场份额接近80%,但今年以来,随欧债危机加深,以全球最大光伏市场德国为首的欧洲各国相继削减补贴,需求同期减少20%。与此对应的是中国光伏组件产能不断攀升,内部市场迟迟未开,供求严重失衡导致大量企业陷入低谷。
“目前,国内光伏组件产能超过需求一倍以上,这也是过去2年内,大量资金投入光伏产业所导致的严峻后果,为解决资金压力,许多企业低价消化库存也成为此轮低谷的导火索”,尚德董事长施正荣介绍。
过去几个月,光伏组件及多晶硅大幅下落,国内已有50多家太阳能企业倒下,三分之一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很多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堪忧。
由于中国企业的价格优势,国外光伏企业倒闭潮也蜂拥而至。近日,美国3家太阳能企业破产,同时责难中国企业低价竞争导致其无法生存,申请政府进行“低价倾销”调查。此申请已提交至美国商务部,极有可能被发起。
施正荣表示,尽管欧美市场低迷现状短期无法恢复,但亚洲、非洲潜在需求仍然诱人,包括中国各地也正在规划太阳能发电项目,国内企业要走出低谷需要解决创新、合作两大难题。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也认为,光伏产业是中国新能源发展最大优势,一方面中国政府需要积极制定扶持政策,保护这一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国内光伏企业仍需要解决核心技术不足以及应用模式单一的问题。
“过去10年,中国光伏企业是在粗放扩张,如今正是精细化发展的契机,我们需要坚定信心,未来会更好”,施正荣表示。
业内专家预测,由于原有市场萎缩导致的恶性低价竞争,国内光伏产业正酝酿一场淘汰赛,除了规模企业能抵抗此轮风波外,许多中小企业明年将面临生死劫,难逃并合并或关闭命运。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