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标签:描述]
在2011年10月24日上午举行的“2011新浪金麒麟论坛——中国经济的全球机会”的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国际收支走势及其调整的过程 ” 这个明天发表了主题演讲。
周小川在论坛上谈了国际收支的两种主要调整方式。通过价格变化进行调整;通过产能力来进行中期的调整。
跟随价格变化的调整。假设两边市场都有深度,也就是说本来一种内销的产品现在打算外销了,假设我把这部分量转到外销的时候,出口市场的深度是足够的。不会说你忽然拿出一个批量去出后,那边的市场没有那样的深度,你卖不出去。同时出口产品转到内销的时候,内销的市场也有足够的深度,也不会说转不进来。在这种情况下,价格的反映就会及时的,短期就可以发生调整的,关于生产和消费的决定。
但这种假设和现实可能还是有一些距离,对一些产品可能是这样,对另一些市场,两边市场都有这种深度假设多少或许不存在,或许有一定的偏差。有些市场深度,这和一个国家市场的消费传统和消费者的品位,它对技术规格的要求,它对安全规格的要求,并不是说一个产品只要价格信号变化了,它决定从内销转到外销,或者从外销转到内销就是毫无阻碍的,它就可以立即做出选择,它可能对产品型号,对产品的工艺,甚至对产品的设计做出调整,甚至有可能对生产能力做出调整,才能够实现。
因此,价格信号虽然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说,像教科书上写的那么简单的,就能够立即起到作用。这里也涉及到大家对结构调整捷径是简单还是复杂的一种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通过产能,即生产能力来进行中期的调整。如果价格信号发生变化了,如果结构调整开始生效了,那么就要对产能进行新的布局,这里也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因为制造业往往是可贸易的,服务业往往是不可贸易的,当然这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现在也有一些服务业变成可贸易的状况。总之来讲,这也是一个产能布局的调整,中间也包括了要素配置,也就是劳动力,特别是熟练劳动力的成长,包括投资、研发力量的配合。
如果结构调整以及价格信号已经明确了的话,那么产能的调整它是通过投资,通过要素组合来逐步实现的,因此,往往是一个中期的调整过程。中国出口现在比较强劲,是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实体,多数产能是在80年代后期,90年代逐步积累起来的,而且其中有相当多数,超过一半以上是外商直接投资来培育的制造业及其出口的产能,很多企业的生产从最开始也是完全面向出后的。过去的政策也是鼓励这样的,但后来由于结构调整的政策,也鼓励过去传统的出口型企业面向内销。
政策已经发生变化了,但产能已经摆在那儿了。当产能摆在那儿的时候,就要看这些产能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刚才已经提到了,涉及到劳动力的配置问题,除了涉及到厂房设备之外,也涉及到劳动力的配置问题,劳动力有熟练化的过程,他在某一个行业熟练化并不等于在另一个行业马上就用上,所以在一个行业的熟练化就会出现大量的技工、工程师和有关的设备投资来配合。
另外,就是销售渠道的拓展,销售渠道不是一天就能拓展起来的,有时候需要花很多年的功夫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在不同的国别能够有效地进行销售。
(中国企业家网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论坛上的主题演讲整理)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