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标签:描述]
【中国企业家网】(记者 袁茵)10月13日,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爆料称,“据估计,目前温州炒房团里面的信贷资本不低于70%”。而他得到的资料显示,温州有七成民众参与了地下金融活动。
这是昨日吴晓波和“博客教父”方兴东在搜狐“微访谈”中针对温州民企债务危机的爆料。这一话题引发了极高关注。针对网友提出的“此次危机中政府部门的作为”问题,吴晓波表示,温州政府的反应慢了一点。吴晓波称,他在4月份就听到一些情况,但在其向当地官员求证时,得到的反馈都是“没有”。
“现在危机爆发了,中央政府能干的事情其实不多,”吴晓波表示,“12日常务会议上的几条政策都解不了近渴,还是要靠地方政府,他们手上有三把米,一是财政,二是税收,三是土地,就看怎么用了。用不好的概率还是挺大的。”
“陷入此次危机的有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一些商会的‘贷款池’、地方商业银行,所以危机的涉及面还是比较大的,危机的解决还有待观察。”对于温州信贷危机的结局,吴晓波分析称。
吴晓波认为,这次危机与外界所认为的中小企业转型难题并不相同。“现在恐怕不是转型的时候,是如何安全度过的问题。”吴晓波表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是可以期许的,“2008年的那轮大投资需要付出代价,现在看来,倒霉的还是中小企业群体。”吴晓波认为,温州的民间资本涉足面广,参与人数众多,的确是最为敏感的。吴晓波指出,在民间资本的冲击下,除了温州,广东的佛山、东莞等地,外贸制造企业受影响都很大,这对其他地区无疑是个警告。
温州地下金融已自成体系
“危机其实才刚刚开始,而不是结束。”吴晓波向网友解释,危机在表面上死掉的是上万家中小企业主,但如果他们每家雇佣300到500人,就是300万到500万的产业工人。“他们大多数是可怜的农民工,你们说要不要救?” 根据吴晓波分析,此次危机的根源在于:实体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而地下金融规模没有同比扩大,信贷的紧缩导致了需求的突然高涨,问题就来了。
吴晓波介绍,温州此次“跑路”的基本上是实体企业业主,包括眼镜、服装等行业。“他们跟全国其他地方的企业一样,在做实体工厂的时候,也做其他投资,这只能表明实体的投资回报率过低。”吴晓波认为,高利贷的问题本质上是实体经济的问题,仅仅把目光盯在对高利贷者的惩罚上是片面的。
吴晓波透露,目前温州地下金融活动已经进入到很高的阶段。“在温州,地下金融业已经活跃了将近三十年,它形成一个体系,不是高利贷者在兴风作浪。”吴晓波表示,之前江苏泗洪和现在鄂尔多斯的民间借贷情况与温州有很大的不同,“完全不在一个发展阶段上”。
《中国企业家》网站专稿,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有意与中国企业家网站的内容转载等业务合作者,请与市场部联系(电话:64921616-8657)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