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限之日康菲难消风险 事故赔偿遭遇质疑

2011-08-31 12:23:00 | 作者: 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编者按】[标签:描述]

康菲 大限

大限来临康菲因“封堵”和“赔偿”问题饱受质疑(配图:中国企业家网)

   大限之日到来,康菲是否已实现“两个彻底”的要求,目前来看并不乐观;大限之后,康菲溢油事故的索赔问题能否顺利开展,如今也备遭质疑

  【中国企业家网】(综合)今日(31日),因渤海溢油事故陷入舆论漩涡康菲石油公司(下简称康菲),将最终迎来大限的严正审判,遭到公众拷问。

   大限到来 风险难消

  针对渤海溢油事故,国家海洋局曾明令要求康菲做到两个“彻底”。对此,康菲多次宣布完成这一要求,并于29日官网发布公告称,“已永久封堵溢油源,并控制所有活动的渗油点”。

  然而,康菲的保证是否说明,事故产生的不良影响已得到有效遏制,后续风险将可以避免?

  《第一财经日报》文章引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副教授王亚民的分析指出,溢油事件已改变了渤海的地质构造,溢油的风险将随时存在,因而康菲的一系列做法是很难达到国家海洋局要求标准。

   责任当前 为何硬气?

  从妄图置身事外,到召开发布会时“一问三不知”,康菲对于渤海漏油事故的应急处理显然很不到位,由此也引发了公众的质疑和舆论的声讨。

  在外界看来,一向标榜“对环保审慎态度”的康菲,却在渤海漏油事故反应迟缓,甚至有推卸责任之嫌,此举实在令人费解。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报道,有熟悉康菲的知情人士的透露,溢油事故发生后,康菲认为完全可以靠身为央企的中海油处理好,所以才没有及时现身。

  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从严重性来看,溢油一事是“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康菲却一直将此称作“事件”而非“事故”,不难看出其刻意回避责任之意。

  事实证明,康菲的诸多打算并未奏效,国家海洋局的“点名批评”最终把康菲推向舆论风口。

   索赔之路 前途未卜

  随着康菲大限之日的到来,渤海溢油事故的索赔问题也被提上日程。

  自8月16日起,国家海洋局已成立专门的小组,就索赔一事展开全面的事态分析和证据搜集等工作。

  如今,对康菲的大限审判日已然来临,索赔问题是否能够如期进行?

  对此,有人并不看好,认为所谓的赔偿也是在康菲的“意料之中”。《北京晨报》撰文指出,渤海溢油事发后,中海油一直在“装睡”,康菲又熟谙中国相关法律的“命门”,赔偿一事可能就是“象征性赔点钱”。

  另外,《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引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法副教授李毅的分析指出,索赔难题关键在于责任认定。“怎样认定事故责任主体?又如何去评估污染带来的影响?”(文/胡晴)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