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标签:描述]
郭广昌 “产业+投资+保险”的综合投资王国框架正在浮现。证券时报记者近日获悉,复星集团正计划与美国第二大寿险品牌保德信金融集团各出资一半共同成立寿险公司。据透露,该公司可能命名为“广信人寿”,总部将位于上海,公司从去年即开始着手筹备工作,近期向保监会报批,正在等候批复。
郭广昌的险企路线
此前,证券时报曾独家报道“复星计划通过麾下投资公司收购友邦保险大中华区业务”,但后因报价未能被接受,以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牵头的投资团队最终退出该收购计划。由此算来,这已是复星集团第二次较为正面的大手笔进军保险市场。
此前,复星也少量参与了对保险公司的投资。今年7月1日,保监会披露信息显示,原新华保险股东河北德仁将部分股权转让给上海复星,交易完成后,上海复星持有0.9146%的股份。2008年前,上海复星集团还通过旗下的复星医药、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共同参与认购永安财产保险公司的部分股权。
纵观几年来复星的投资路径,从对永安财险、新华保险、友邦保险先后进行过断断续续的投资,到今日欲成立“广信人寿”,郭广昌建立“复星系”的综合投资“王国”的野心从未停止。而郭广昌本人也曾经表示,“希望用5到10年的时间逐步向巴菲特的‘产业+投资+保险’模式靠近”,将谋求加大对国内保险业的投资。
合资寿险“钱”景堪虞
郭广昌说,作为一个综合类投资公司,巴菲特最核心的两个点是复星最看重的,一个是资金的来源,另一个是资金投向哪里能产生最好回报。因此,如果复星仅仅是以财务投资形式进军保险业,无可厚非;但“另起炉灶”合资成立寿险公司,如何符合“资金投向产生最好回报”的标准?
合资寿险公司盈利难,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根据2010年全国各家保险公司的年度财务数据,去年25家合资寿险公司仅有7家盈利,而亏损公司占比达七成,合计亏损金额17.2亿元。在这些公司之中,有的经营已经超过10年,包括原金盛人寿早在1999年即开展业务,后因长期无法实现盈利,业务拓展所需资本金只能由老股东增资实现,持续的亏损最终使得老股东中国五矿不得不甩手退出。
而按照国际惯例,寿险公司盈利周期往往为7~8年,而国内合资寿险公司在华的盈利周期已被拉长到10年以上。从公开数据来看,迄今经营年限在7~8年的海康人寿、恒安标准人寿、长生人寿和瑞泰人寿这些合资寿险公司,均未能实现盈利。而主要由民营资本在2005年前后第二批扩容潮中组建的寿险公司,迄今也大多在依赖股东增资拓展业务,部分公司随着业务发展亏损额不断加大,盈利前景堪忧。
保险业内人士认为,合资寿险的盈利周期普遍拉长,对“逐利”天性的民营资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倾向于短期投资的民营资本,究竟能否忍受至少7年无法盈利的压力?复星的股东们是否能承受从零开始的铺设网点、拓展业务和多年持续不断地大笔资金投入?对于这些问题,业内人士均拭目以待。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