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什评领导人:表现强硬的普京是“冷血动物”

2011-08-11 12:12:00 | 作者: 艾里香 来源:《羊城晚报》

【编者按】[标签:描述]

本文摘自《羊城晚报》2011年7月31日B04版 作者:艾里香 原题为:小布什的时刻

  作为争议人物,小布什卸任后的首部自传《抉择时刻》(中信出版社)中文版面世了。书中,小布什从总统视角,记录各种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而我透过本书,则看到了小布什总统生涯的各种抉择。

  不同于大部分人写传记详尽描述生平,小布什以总统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作为切入点,讲述他在白宫的日子。作为一名总统,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决策。本书的每一章节都围绕一个重大决定,或者一系列相关决定展开阐述。于是,一共有14个重大决策在书中展现,包括了9·11、总统大选、金融危机等等。通过本书,小布什希望民众改变对他的看法,重塑自己的政治形象。

  发动伊拉克战争是小布什任内一道迈不过的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究竟来自何方?谁促使小布什最终作出进攻伊拉克的决定?对此,小布什说,他曾是反对声,不想动用武力,试图给出一个走外交途径的机会。然而后来,他却读到了错误的情报,以为萨达姆储存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没人说谎,只是我们全都判断错了。”当美军最终没能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小布什感到前所未有的愤怒和震惊。“每次我想起这件事情,我就有一种想呕吐的感觉,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

  不同的用人观是小布什无法回避的问题。对此,他在书中坦言,挑选内阁部长主要看候选人的个人气质和个性,他要寻找和自己意气相投的人,以便创造一种忠诚的文化,不是对总统的忠诚,而是对整个国家和他们共同理想的忠诚。小布什还将母亲芭芭拉描绘成一个“拿着鞭子的人”,管教他守规矩。“她脾气会变得很火爆。如果我说话‘不干净’,她会让我用肥皂洗嘴。这种情况在我身上发生了可不止一次。”我想,这种言谈身教,不能不对他的为人处世产生影响。

  小布什担任总统的最后一次重大考验,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于这次危机,他并没有去讨论他的一系列政策是危机的根源,如过度放松监管以及过度推行自由市场经济政策等。他只是表示他从来没有想到过危机会爆发,而且如此严重。“我真的不知道这次金融危机是积累了超过十年以后才形成的,我对经济工作的重点是关注民众的厨房,也就是就业问题和通货膨胀,我认为只要有监管和评级机构的存在,任何主要的信贷危机都不会产生。”

  “措手不及”是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这大概可以恰如其分地形容他当时的心情,同时流露出一丝“被暗算”、“被愚弄”的委屈。“我不知道那些(虐囚)照片有多诡异,我第一次看到它们是在‘60分钟II’这档节目里”;“金融危机已潜伏数十载,这是个突如其来的打击”;“我再也不想遭遇这样的暗算”……似乎所有的问题都是一小帮阴谋分子背后捣鬼,再加上助手与顾问“延误战机”、推波助澜所致。

  小布什还快人快语点评各国领导人,倒不失为一件趣事。譬如,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是他最亲密的伙伴和最好的朋友;俄罗斯总理普京既充满魅力,又表现强硬,并戏称其为“冷血动物”;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的出尔反尔、捉摸不定曾令他很受伤;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在9·11事件后,给他打来的电话里“无法停止哭泣,哭得就像个小男孩”;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则是一个喜欢对别国领导人进行说教的人,不管大到国家政策,还是小到个人价值观,总愿意到处演讲,推销自己的观点。这些评价幽默风趣,让我们领略了各国领导人的异样风采。

  在这本书的结尾,小布什也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会有所改善。“从现在开始几十年之后,我希望人们把我看成是这样一位总统:他意识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中心挑战;他兑现了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安全的承诺;他在追求自己的信仰时没有丝毫的动摇,只是在有必要的时候略有调整;他信任每个人,让他们作出生命中的选择。”人物的功过是非,还有待历史来作出正确的评价,但愿事实能如小布什料想的那样。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