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标签:描述]
故宫国宝级文物遭人为损坏(配图:中国企业家网)
【中国企业家网】(专稿) 【中国企业家网】(专稿)易碎的盘子、迟到的解释,故宫为此再次遭受公众质疑。7月30日,网友“龙灿”微博称,故宫国宝级文物被人为损害。31日,故宫方面确认消息,称该事件由“科研人员操作失误”造成。
据悉,此次被损坏的国宝为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而如此级别的收藏品,故宫一共才1106件,被损坏的瓷盘即是其中之一。对于故宫而言,这一次,易碎的不仅仅时一个盘子,还有公众的信任和自己的声誉。
26天:迟到的披露
官方:从7月4日事发到30日被网友揭发,期间整整隔了26天的时间。对此,故宫给出的解释为,调查组忙于调查该国宝损毁的具体原因。
民间:《新京报》文章引述学者王刚桥的观点指出,事故发生后,故宫应第一时间“向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司法部门报告或报案报案”,“自查自纠”并不能成为其推迟公布事实的理由。
国宝案真相:“矛盾”的故宫
官方:在网友首次曝出国宝受损事件后,故宫方面回应称,已获知消息,并正在查证网友所说情况是否属实。随后,故宫又公开表示,该事件发生于7月4日10时左右,事发后已成立了专门小组调查原因。
民间:《长江日报》评论员廖保平在其个人博客上撰文称,故宫“前后不一”的言论企图“蒙混过关”。他指出,故宫的这一态度根源在于其“官僚色彩太浓”,加之对危机事件的处理太过“笨拙”。
热议:“易碎”的故宫
从“失窃门”、“错字门”到“会所门”再到如今的“国宝门”,一系列“门”的发生使得公众对故宫的质疑声不断。
新浪网友“让生命充满爱”微博发文表示,故宫此次损坏的不仅国宝,也是文化是历史,“希望此类事以后别在发生!”。
荆楚网文章就故宫的管理问题提出质疑称,尽管失手损坏国宝,看似很无奈,但谁又能保证这是故宫“失手损坏”的最后一件?
辽宁广播电视台北方频道《北方时报》就该事件发表评论称,“故宫的声誉也是一件易碎的瓷器。”(文/胡晴)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