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标签:描述]
32年中国经验,21年必和必拓中国掌门史,戴坚定目睹了铁矿石市场在中国如何一步步从买方走向卖方
【《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 关雪菁)某次,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遇到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前CEO。陆克文说自己1980年代末曾应聘过该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职位。对方大笑:“你会让澳洲变得更好,可戴坚定(Clinton Dines)让必和必拓变得更好。你应该主政国家,而我们还是需要戴坚定。”
戴坚定喜欢这个段子,蓝眼笑得眯成细线。1988年,他击败了陆克文和其他140多个竞争者,成为必和必拓中国区首席代表。之后21年,他“坚定”地为必和必拓在中国开疆拓土。此间他的直接上司换了17个,包括多位全球CEO。他是必和必拓第一任也是迄今最后一任中国区总裁—2009年他辞职后,必和必拓全球区域架构大调整,取消了该职位。
2011年,戴坚定成为昆蓬亚洲基金执行主席,这是他到中国的第32个年头。对“中国通”这个词有更深刻理解。“‘中国通’不是什么都知道,而是知道自己对中国永远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他眨了下眼睛,“我对中国仍然充满好奇。”
他和那些谨慎严肃、说话滴水不漏的跨国公司中国区高管完全不同,眉毛都会说话,坦率而轻松,中文流利但含糊,偶尔还会蹦出一句“他妈的”。他对外国人在中国如何做生意的评价令人印象深刻,“有人觉得最重要的概念是‘关系’,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概念是‘想个办法’。这是中国人的口头禅之一,不管怎么样,总能‘想个办法’。”
必和必拓需要戴坚定这样灵活而有耐力的战士。他在任期内,经历了铁矿石从廉价的大宗商品成为昂贵而敏感战略资源的全过程,每天要面对中方合作伙伴的牢骚和指责,一转身又要不厌其烦地去向总部解释中国正在发生什么。
“I"m土包子。”戴坚定说。
他出生在澳大利亚内陆的一个小镇,父亲是个火车司机。1976年,他进入格里菲斯大学学习东亚经济,当时在澳大利亚学术界中国是个富有乌托邦色彩的圣地。某次政治课上,老师出的题目是试论某人“是新世纪领袖还是另一个皇帝?”戴坚定毫不犹豫地写上“皇帝”,结果他的成绩是C-。“这是个很好的教育,它告诉我所有事情都要考虑当下的环境,从此我变得很务实。”“务实”是他后来在中国冒险的总纲。
1979年2月,20岁的戴坚定作为交换留学生来到南京师范大学。他记得南京人饥饿并且充满恐惧。来中国之前,他以为自己是穷人,现在他终于看到了真正的贫穷和匮乏。
“人们都特别瘦,没有肚子,皮带捆了几圈,到腰后的位置。”戴坚定站起来,勒起皮带做示范。他倒觉得这是个乐观的暗示:如果一个人的皮带这么长而不剪短,说明他相信总有一天自己的肚子会变大。
这是个嗅觉敏感的家伙,他闻出了萌芽破土的味道。来校四个月后,有一天他发现老师和同学们都在神秘耳语,原来南京有了第一个“自由市场”,于是他也去瞧新鲜,结果大失所望,所谓的“市场”,就在一条乡间小路上,蹲着五六个农民,面前是几棵白菜、一筐鸡蛋、两块猪肉,同伴问价格为什么这么贵,戴低声说:不要票!又过了一个月,他再去看,那里已经有上千人在卖各种东西。他觉得,中国改革真的开始了。
在南京待了一年半,他学业结束,必须离开,可戴坚定觉得中国有趣极了,他想继续留下来。他发现,虽然旧体制非常强大,看起来铁板一块,但实际每个人都能够找到绕过去的方案,“想个办法。”“大部分老外在中国呆很短时间就离开了,他们受不了中国强烈的文化特性,一直撞,一直撞。”戴坚定没有读过《道德经》,但深得其中三昧,“你应该学习中国性格中‘水’的一面,懂得顺势而为。”……(全文及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中国企业家》杂志第12期报道)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