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标签:描述]
今年是基辛格秘密访华40周年,他的新书《论中国》不久前在美国上架。书的扉页上如是说:“这是基辛格首度用一本专著的篇幅去讲述一个他亲密接触了数十年的国家。”“中国的政治家们在面临内忧外患之际,已经发展出了一套战略思想准则,崇尚敏锐、耐性和迂回,超过武力征服。”
在这本书中,基辛格很像一个历史学家,他以学者的眼光去阅读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但书中更大的篇幅,集中讲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那些历史事件。
基辛格在自序中说,大约40年前的这个时候,尼克松总统派他去中国,至今他已经去过中国50多次了,就像很多访问过中国的人一样,他“欣赏中国人,以及中国人的耐性、敏锐、家庭感以及他们代表的文化”。
书中记录了基辛格与中国几代领导人的对话实录,记录了包括中美建交中的互动、三次台海危机、改革开放和邓小平访美等历史事件上的重要细节。而更重要的内容是基辛格以历史的角度向世界,尤其是西方展现中国外交政策及观点的来龙去脉。
笔者发现,基辛格在此书中还表露出了一种明显的忧虑。他担心美国针对所谓“黄祸”的民粹主义宣传,以及中国一些人鼓动的民族主义,可能导致在中美之间出现新的冷战,从而将使他1971年密访北京以来取得的成果化为乌有。在基辛格看来,和40年来中美关系起起伏伏相比,中国面貌的变化尤其巨大。她摆脱了教条主义和计划经济的束缚,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强国。
基辛格说,在当时两国关系背后的另一个重要角色苏联后来解体了。美国自此独大,日益危险地执迷于海外的石油、商品和信用。而今中美两国变为互相依赖的经济巨人,却缺乏保持伙伴关系的战略宏图。
基辛格强调,中美合作关系对世界的稳定与和平至关重要,中美关系不需要也不应该变成“零和游戏”。
基辛格对中美关系的未来有很高期待。他在书中引用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伊曼纽尔·康德的《永久和平论》中的一段话:世界最终会以下列两种途径之一实现永久和平:通过人类的大彻大悟或通过巨大的冲突和灾难,其巨大程度已经让人类再无其他选择。我们就处在这样的十字路口。
接着基辛格回忆道:“当周恩来总理和我就联合公报稿达成一致后,周说:‘这个公报的发表,将会震动世界。’”
“如果在40年后的今天,美国和中国能够一道建设这个世界,而不是震动它,这将是怎样的辉煌顶峰”——基辛格的期待能实现吗?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