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标签:描述]
Facebook宣布他们计划组织一个类似于大使团的全球团队。这些“政策总监”将在多个国家担当公司的代表。这些职位的描述也大多与“大使”类似。驻印度的使者要能够“积极推动政府与立法机构的政策制定者和意见领袖使用Facebook”;而驻意大利的大使要能够“观察立法与管制层面可能影响Facebook的决定,并帮助公司应对这些挑战”。
公司的新闻发言人称,“让这些国家的人感受到Facebook的存在是很重要的。人们需要有一个与Facebook直接沟通的渠道,这样才能减少误解。”其实,Google在2006年也有过类似的战略。前Google全球公共政策总监安德鲁·麦克劳林说,“公司建立这样的国外服务,对外是为了代表公司,对内是为了传达各国的政策环境。”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消息,我想到了年初在日内瓦召开的Lift国际科技会议。《连线》英国版的编辑本·哈默斯利在会上说,那些没有太多外交预算的中小国家,与其派大使去马尔代夫(对不起,马尔代夫!),还不如派个代表去Facebook,因为那是人们聚集的地方。
哈默斯利说得太对了。Facebook喜欢炫耀他们拥有“超过五亿活跃用户”。如果Facebook是个国家的话,那它会替代美国成为全球人口第三多的国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Facebook已经像是一个国家了。这个正准备从帕洛·阿尔托搬到蒙洛公园的公司有自己需要保护的资产。他们通过贩卖我们自己提供的信息赚钱。美国愿意保护自己国家的公司,是因为它们能够缴税、提供就业,能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类似的,Facebook愿意保护用户的数据也正是因为它能从中获利。
所有Facebook想要覆盖的国家和地区,从斯堪的纳维亚到新西兰,都应该马上计划差遣它们的大使去向马克·扎克伯格表忠心。然后,它们就可以通过这家公司来宣传自己的国家利益。
“为什么不进行公共外交呢?”伦敦政经大学的国际关系学教授克里斯托弗·休斯说,“一方面,各个国家的外交部门已经开始通过互联网向公众传递信息;另一方面,这也会帮助小国家在外交上向大国家看齐。”当然,受《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保护的真正的外交官和派去Facebook的虚拟大使还是有区别的。
在外交圈子里已经有要对国家的互联网形象进行经营和保护的意识了。过去两年,在希拉里·克林顿的“21世纪国家工具”理论影响下,奥巴马向伊朗人民的视频中加入了波斯语字幕,美国国务院还开通了葡萄牙语和阿拉伯语的Twitter账号。前主管伊朗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约翰·林伯特大使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必备的国家外交工具。
事实上,已经有人这么做了。在过去五年中,来自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捷克、爱沙尼亚、芬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代表聚集在位于森尼维尔市的雅虎总部,创建了“卓有成效的关系,并且为这些国家和它们的高科技公司增加了曝光率”。
那么,未来的驻Facebook大使,你们记好了:走101高速公路的话,只需要13.5英里就能从森尼维尔到蒙洛公园。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