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KPCB China有4年多的时间,而在美国有40多年的时间,未来还有很多时间让KPCB China做得更好。
美国著名风险投资公司KPCB在中国的发展一直备受争议。
2007年4月宣布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其推出第一只海外基金KPCB China后的第一笔投资PPG后来运作失败,备受业界诟病。
近几年KPCB China着重投资清洁技术,从07年成立至今共投资28个项目,其中清洁技术占到了11个,近40%的投资比例,涉及太阳能、风能、水处理、电动车等具体领域,目前比较著名的成功案例还没有显现出来,但4年的时间里,中国团队早期5位合伙人目前只剩下汝林琪。
KPCB China为何如此青睐清洁技术投资?KPCB美国已投资了100多家清洁技术领域的企业,美国的经验能否用于中国,两个团队如何互动?如何看待KPCB China目前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报采访了KPCB全球管理合伙人雷·莱恩。
《21世纪》:相比美国,你怎么看中国的清洁能源投资机会?
雷· 莱恩:中国比美国的市场规模更大,很多东西只要价格足够有竞争力,中国人购买的量要远远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好的市场。我现在比较看好中国水资源、食品这块的投资机会,如果能够开发出以大豆为基础的肉感味道食品的话,对能源节约有很大的好处。
《21世纪》:哥本哈根会议、福岛核危机这样的国际事件对清洁能源的投资有哪些影响?
雷· 莱恩:虽然哥本哈根会议没能达成协议,但并不影响清洁能源的投资,现在油价在100多美元的水平,全球变暖现象不可逆转,对新能源的投资也不可逆转。福岛核危机对新能源的投资有正面影响,把核能发电部分去掉的话,需要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去替代这方面的空白。
《21世纪》:您如何看待如今热门的太阳能行业和电动车行业?
雷· 莱恩:太阳能行业的风险在于供需不平衡,从产生的地方传送到需要的地方,是一大挑战。同时中国的太阳能产业,产能扩张过快,可能导致供大于求。
电动汽车现在还太贵,路程也跑不远,目前的解决方案是电动和燃油共同驱动,电用完了还能用油驱动继续行驶。纯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推广还为时过早,成本不合理、没有一个完善的充电网覆盖、车身过重,这些都是问题。
《21世纪》:美国和中国团队有哪些互动,美国的经验能不能用于中国?
雷· 莱恩:美国有技术优势,中国有市场优势,我们需要更好地结合它们各自的特长。目前我们两个团队共同投资了两个公司,一个是太阳海科技,它是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商;一个是赛诺水务,是水处理方面的公司。我们确信这是全球性的市场机会,所以两个团队一起做这个投资,投资后也会一起扶持公司发展,会把所投的美国公司的技术带进来,独家代理给它们。
《21世纪》:这样的合作是否会影响到中国团队的独立决策?
雷· 莱恩:我们在看案子的时候,两个团队都会做自己独立的判断,但每周会有电话交流。对于一个案子,假设中国团队认为不应该投,美国认为应该投,我们会更多地讨论投与不投的理由,有一个好的机制去解决不一致性。现在大部分项目还是中国团队自己看,自己做,但在有些技术领先的项目上,美国的参与会帮助这个公司提升,希望这种合作关系能够加深,这是我们的优势。
《21世纪》:很多人质疑KPCB china 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与KPCB在美国的地位不相称,您怎么看?
雷· 莱恩:KPCB China有4年多的时间,而在美国有40多年的时间,未来还有很多时间让KPCB China做得更好,过去即使有失败的投资也非常正常,这不是我们所在乎的。
KPCB在美国40年的历史中,有14个基金,每个基金只有一个特别好的公司,像Google、网景。有些公司也做得不错,但不像Google那么伟大,剩下的可能就做得不太好,但这就是风险投资的模式。从一个基金来讲的话,我们的期望值是,一个公司像Google那么伟大,还有5个公司做得不错,剩下的我们其实并不是非常在意它的成败。
在中国衡量成功的标志还值得商榷,很多人认为只要在公司上市前,我投资进去,有一个名字在上市后出现就是成功。这其实很容易,每次都跟别人比价钱,只要比别人高就有机会,但这不是风险投资的好方式。我认为理想的方式是,工程师发现了一个有颠覆性的技术,需要团队建设和商业化上的帮助,而KPCB能给予这样的帮助,这不仅是钱的工作,而这种方式特别适用于清洁技术、生物制药领域。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