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梅帅元:把山水文化打造成吸金利器

2011-05-06 07:08:00 | 作者: 黄秋丽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编者按】[标签:描述]

  中国文化的丰富素材,在他手里变成了吸金利器

  

梅帅元

   

   

  【《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 黄秋丽)梅帅元坐着奔驰S320,以160公里的时速在京承高速路上狂奔。

  25年前的梅帅元,还在享受着作家的散漫不羁:骑一匹小马,别着一把藏刀,沿着云南红水河一路上行。这段古典骑士般的经历,被他写成小说—《红水河》。

  开上奔驰,不复再有古典和浪漫。当年的作家,现在的身份喧闹无比:实景演出创始人、国家一级编剧、制作人、策划人,技痒时做做导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投资人。

  他时间排得很满,不得不在京承路上违章行驶。从3月下旬开始,桂林阳朔、张家界、嵩山、泰山等地的7台实景演出陆续开演,他往来于各地看演前排练。这些演出都是他的作品。这一次他从北京去承德,是看他主创的第10个作品、以承德历史文化和康熙大帝为题材的《鼎盛王朝》。这场演出已经到了后期制作阶段,与此同时,他的第11、12个作品,武汉东湖的《九歌》和安徽黄梅戏项目正处于前期创意和策划阶段。

  自从2003年他策划和制作的《印象·刘三姐》一炮而红后,这种以真山真水为舞台的演出门类,在资本的推动下已呈风起云涌之势。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这三位中国最著名的导演,都已涉足这种演出。张艺谋领衔的“印象铁三角”团队,已经推出了6部印象系列作品;陈凯歌的《希夷之大理》、冯小刚的《梦幻北部湾》也即将上演。

  隐藏在制作人、策划人背后的梅帅元,名头没有导演那么响亮。但无可否认的是,他是这个行业的创始人、推手和实力强劲的竞争者。他的作品涵盖了数个中国文化的源头:表现禅宗文化的嵩山《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以帝王封禅仪式展现中国大历史的《泰山·封禅大典》,楚文化的代表作《九歌》,民族戏剧的奇葩黄梅戏,在呼伦贝尔大草原重现上帝之鞭的《天骄·成吉思汗》。

  “实景演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在瞬间聚合起巨大的资源。”梅帅元对《中国企业家》说。中国顶尖艺术家是他的合作对象:张艺谋、谭盾、李六乙、黄豆豆等等。这种顶级文化资源的整合,是他一年一部高水准演出作品以及高票房的保障。而演出源头的策划和剧本写作,都是他和核心团队—几个广西作家共同完成的。需要整合的资源远不止这些,政府关系、工程技术、市场营销、环保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环节。

梅帅元

  他的策划和资源整合,始终以商业为纽带。事实也证明,这些演出已经带来了极为可观的收益。

  而今这一切,皆肇始于12年前。

  此山,此水,此人

  夜幕降临,广西桂林阳朔。

  两平方公里漓江为台,书童山十二峰为幕,渔火星星点点,忽远忽近。在灯光烘托下,桂林山水的娇美、艳丽,全然不同于白天如水墨画般的意境。一幕幕鲜活的生活场景—捕鱼的鱼鹰、渔火,放牛的牧童,山歌、民族风情,在山水实景舞台上如画卷般展开。演员绝大多数是漓江边的农民和渔民。他们表演自己的生活,不着痕迹地融入山水。传唱了千余年的“歌仙”刘三姐的歌声,在山水间回荡。山峰隐现,水镜倒影,烟雨点缀,竹林轻吟,月光披洒,随时都会成为场景。

  这是一场极具灵性的演出。

  “迄今为止,《印象·刘三姐》是所有实景演出中无法被超越的。可能以后也很难被超越了。”杭州《印象·西湖》营销总监黄荣华说。对所有做实景演出的人而言,《印象·刘三姐》是必修科目。市场检验了它的艺术价值—演了7年,400多万观众,票房收入过8亿。除了冬季,它每天晚上八点准时上演,旺季会连演三场,场场爆满,犹如印钞机在转动……(全文及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中国企业家》杂志第9期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