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标签:描述]
日前,搜狐财经与首创集团总经理刘晓光连线,与他探讨一个企业家的心路历程,从政府官员到地产商,刘晓光的内心总是充满理想主义和激情。
国企改革已经进了一大步 需要混合思维国企
搜狐财经:一般说到国企领导人,人们都会摇头。因为国企体制内人士都会面临很大的障碍,体制的、意识形态的,就是说如果要改革的话,步子根本迈不开。您其实是个具有开拓精神的人,做过很多方面的尝试,这些年您有没有觉得遇到过很多不可逾越的困难?
刘晓光:中国的企业改革实际上跟30年前进了很大一步,所谓企业改革的本质东西,一个是治理结构,一个是约束机制,一个是自主权。我觉得跟30 年以前比国企改革,已经很成功了,当然国企的改革可能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跟民营企业的机制和外资企业的机制比,还有很大差别。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国企的改革还是有很大空间,因为新的国企出现了。
新在哪呢?无非就新在治理机制上、新在约束机制上、新在企业商业模型上,我觉得已经出现了这样的一批国企。所以,还不能说国企就不能产生企业家,不能说国企没有任何的生命力,我觉得还是有这样一批这样的市场化的规律走出来。
搜狐财经:您对国进民退是持有不同看法的?
刘晓光:国进民退,我个人观点是希望国进民也进,或者说给民营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因为他们在安排就业、安排税收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的效率肯定是高的,市场化的敏感程度肯定是更快一点,我是希望能够大力的发展民营企业。
当然不能让国有企业都没有了,那也不可能,对吧?在重点的国计民生领域,还是应该保持国企一部分的基础。我更希望混合思维的国企,就是有国企、有民企,也有外资,最好它能上市,股民盯着它,它的治理结构会更加清楚,约束力更加强。你看现在我们做的一些大的中外合资企业都成功了,实际上就是几种思维的一种混合,它的约束力很强,它盯着你啊,很规范,有国际化的舞台,这种体制会更有意义。
搜狐财经:也有的国企老总说国家优待国企是天经地义的。
刘晓光:如果说这个企业所担负着国计民生一些职能,对它稍微倾斜一点,我想对民众也有好处,但是大多数国企现在不是这样了,市场化了,你看我们去竞标水厂、竞标土地,一样的了,实际上已经市场化了,我觉得可能还是应该用市场化的办法来解决。
搜狐财经:您在推动首创改革的方面有没有产生过无力感?
刘晓光:那肯定也有,因为毕竟国企跟民企的机制是不一样的,机制不一样,自主权肯定也就不一样,它有一个轨道,能不能在这个轨道里面进行可行的创新?比如约束机制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已经做到一部分,当然,你要说做的很彻底,不可能。
搜狐财经:那就是说创新是您跨越障碍的高招了?
刘晓光:尽可能地创新、尽可能地去改变一些不太合理的东西,但是完全改变不可能。你看新加坡淡马锡也是国有企业,GRC也是国有企业,但是它是市场化的运营,有些根本点由国家来控制,但是在运作上、商业模式上、市场化的机制运作上,尽可能的市场化。
更欣赏任志强
搜狐财经:在房地产圈,有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任志强。他是一个特别执拗也特别敢言的人,人们对他的评价是,他摆脱了体制内的束缚,酣畅淋漓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您怎么看任志强?
刘晓光:任志强应该是一个体制内比较市场化的人士,他最早是华润置地,是一个股份制的上市公司,为股东服务、为股东创造价值,后来退出以后变成华远地产,实际上我们都是股东,他有很少管理层的股份,但基本上还是一个国有控股的公司,应该还是在体制内的公司。我觉得从任志强本身来讲很专业,也很敬业,也很有责任感,你看他讲述房地产的宏观数据,那后面肯定有很大的数据库的。
另外,我觉得他很客观,我跟他聊过,他对房地产,包含这个项目的配电箱的安法、管道的直径等问题,他都很清楚,是个专业人士。而且,我觉得他很有责任感,他提出的问题和看法,很尖锐,但是很有责任感,应该说是房地产界一个很好的思想家,也是一个很专业的专业人士。当然有些也过于激烈,观点过于尖刻,有些观点他们接受不了。
搜狐财经:您是更欣赏他的表达方式还是更欣赏冯仑的表达方式?
刘晓光:冯仑就比较幽默、比较策略,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实事求是,要有数据、有观点,对任志强的一些犀利的思想方法、刻苦数据的索取、依据,我还是比较欣赏的。
激情、理想和章程是阿拉善协会里企业家的共同灵魂
搜狐财经:您是阿拉善的发起人,也是第一任会长,协会中明星企业家特别多,组织运作在外界看来也非常有趣,当时架构设计是怎么考虑的?
刘晓光:当时还是比较传统。从架构设计来讲,我们当时从投资银行角度设计的,让他出很多钱也不太现实,每个企业出10万每年,但是你要连续出 10年,100个企业就是一亿,如果你中途断了那你就退出了,实际上是在财务技术上做了一个方式的处理,关键是它这个治理结构的处理,要有一个宪章,跟环保组织宪法一样,要有它的章程和执行理事会,理事会会长的选举机制,实际上很严谨。
开始的时候不是这样,我说谁谁谁做执行理事,他们给我推翻了,结果那天晚上重新选举,选到半夜三点钟,给我捣乱的冯仑、史玉柱,台湾那些企业家,还有任志强、张朝阳,然后我当选了会长以后我去了监事会,我说我要参加你们的会,不让我进,说你无权参加监事会,我们就是监督你的。
搜狐财经:就是雷同于一个政治机构的运动?
刘晓光:实际上是一个中国企业家集体的一个崛起,中国企业家集体的跨向了环保领域,实际上中国企业家自己在治理民主的东西,有点意思。
搜狐财经:这么多企业家放在一起,怎么管住他们呢?
刘晓光:我觉得还是靠一种共同的理想。
搜狐财经:这个共同的理想是?
刘晓光:激情、理想,还要考虑严谨的章程。章程很厉害,你要发言都得举手,那个挺厉害。责任、章程、制度,我觉得可能跟这些企业家素质很有关系,都是磨难了几十年了,都是尖子,他们也觉得做不好会不好意思。
阿拉善协会是众多企业家灵魂深处的反思
搜狐财经:您觉得这个生态协会能拯救阿拉善吗?能给它带来多大的改变?
刘晓光:彻底把沙漠治掉是不可能的,但是让沙尘暴减缓是可能的,阿拉善这个行动实际上是一种信号、一种精神,它能动员唤起民众环保的作用,能起到这个作用就很好了,现在你看阿拉善的沙尘暴已经减缓了,为什么呢?大量的种树,大量的保护地下水,让牧民们尽量搬出来,减少过度的放牧,这样就减缓了。我想,这个行动主要是想调动千千万万个民众,投身到环保中去,我看就达到目的了。
搜狐财经:您说环保了沙漠净化了人的灵魂,您后来做公益这种热情、这种斗志,是不是源于您当时那种灵魂深处的反思呢?
刘晓光:是,灵魂的一种震颤、震撼,因为人类在制造GDP的时候也在制造污染,在改造自然的时候也在毁灭着自己,而且建造的东西太多了,水的污染、大气的污染,那么多的病人出现,很可怕,很震撼,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这些企业家心灵都受到了洗刷。
搜狐财经:后来阿拉善协会成立之后这么多企业家应该都会去阿拉善,您感觉他们自己也会在灵魂深处有一定的反思吗?
刘晓光:都有反思啊,一个是开始管好自己的企业了,要求环保,有的是直接从事环保产业了,有的是在自己的产业过程中加大了环保的因素,另外投上一笔环保基金对社会公益有好处,他们在南方、在上海衍生了很多其他的环保事业,保护红树林啊、包括候鸟这些东西,他们都开始产生了。实际上它带动了更多的企业家加入到环保队伍中来。另外我们阿拉善每年赞助了很多环保组织,奖励了、资助了很多环保项目,对优秀的环保组织给予资助,实际上最后它起到了一个环保平台的作用,这个有点意思,虽然没那么多钱,但是赞助了更多的环保组织,让他们进行环保的事业。
搜狐财经:您自己的反思有没有反映到您的日常经营当中?
刘晓光:我们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大量的做环保的产业了,污水的产业、污泥、垃圾。第二,我们在产业的塑造过程中开始加大环保,绿色、生态、节能减排的东西,非常多。第三,我们也参加了一些其它的环保公益活动,北京的蓝天工程,奥运会之前有很多灰尘,老太太拿盆洒水保护,我们都参与了。一个是做环保产业了,一个是自己的企业做产业过程中加入了环保因素,一个是参与了社会的公益活动,这三个方面。
靠一种责任感来调整各种体制上的限制
搜狐财经:您当初发表宣言的时候写了诗,您本质上应该是个诗人。
刘晓光:有一种激情,企业家实际上就是一个梦,什么叫企业家?就是一种梦,这种梦别人没想出来他想出来了,别人没做到他能做到,我一直认为企业家的血液特别活,跟别人肯定不一样,它有一种冲动、一种激情,不断在做梦,把梦实现了实际上事业就完成了。
搜狐财经:您有时候表现出的哲学思考比较有深度,是不是跟这个企业家的梦想是有关系的?
刘晓光:有关系,你要想实现这个梦更难,比别人要吃更多的苦,我不是说过嘛,当一个伟大的商业项目完成之后,跟自由爱情一样可比,实际上也是一种幸福感。
搜狐财经:但是一个体制内的梦想家往往是受到束缚的,您有没有这种感觉?
刘晓光:那肯定,经常有这样的事儿,受到阻力了怎么克服?怎么用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完成这种商业价值的实现?很多风风雨雨,遇到的困难多了。你想想,一方面运作一些大的产业,有基建、有环保、有地产、有金融产业,你要付出比别人多的多的心血,还要遇到各种体制上的限制,都要克服,我觉得这跟一个人的责任感、企业家精神有一定的关系,要不然就放弃了,不做了不就完了嘛。
搜狐财经:您是靠一种责任感来调整?
刘晓光:一种责任感、一种精神,来调整。
依旧是个理想主义者
搜狐财经:您认为您现在还是个理想主义者?
刘晓光:还是。人家说你很多想法都是一般的年轻人想的,还有,比如说我一直在想,一方面中国有一两千万的富人,一方面一两千万又没有钱买房,我能不能设立一个捐助机制?我们最近在设计一个集装箱改造的房子、保暖、有空调、有厕所,非常漂亮,美国瑞典人设计的,一个集装箱设计完了、改造完了大概7 万,一家给他两个箱子30平米,有厨房、有厕所,将来如果用标准的捐助机制的话很多富人就愿意捐,我捐资两台,如果说一千万的富人捐助一千套,那解决了三四千万人的住宅居住问题,只需要政府找点地通水通气就行,实际上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那你说一般人就不会有这种想法,我还会有这种想法,努力建立这么一种机制,将来你会看到很多很漂亮的小房子出来,一方面解决了一个捐助的平台,一方面富人也能够做点贡献,一方面对穷人来讲也能得到一些缓解,对于社会的政治压力的缓解,这是我想的一个东西,就好象有一种无形的动力在推动自己往前走。
搜狐财经:任志强,他退休了,他打算去办个幼儿园,任志强这样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表现出他善真的一面,您有没有想过随着年纪再增长,把您最初的梦想搬出来实现呢?
刘晓光:一样啊,你看美国很多的养老院不就那样嘛,为什么美国的养老院吸引人?年轻的时候都是开车的,他给人创造开车条件,年轻时候弹钢琴的,摆在着架钢琴,就老了以后到了养老院还是回味他年轻的时候,我想人类的规律是一样的,我就在想我到老的时候拿起我的油画笔画画去,然后把我的诗整理整理,年轻的时候当过兵啊,再体验一下军队那个生活。
搜狐财经:但您年纪大了还能体验得了吗?
刘晓光:那就没那么快了,但还得回顾一下那个过程、实践一下那个过程,早晨起来吹起号来就起床了,把被子叠的跟豆腐快一样,拿着枪去站岗,也挺有意思。我最想有一件事,就是把我一生中的教训总结出来,讲给年轻人,我没有成功的地方,我有50个失败的地方,我把这50个失败的地方告诉20多岁、 30多岁的人,他们会少走多少弯路?我觉得将来组织任志强一批这样的人,把他们最失败的地方总结总结,这会使很多年轻人少走很多弯路。
想和圈内朋友一起出一本书,书名叫《我的失败》
搜狐财经:任志强比如说他现在通过微博,在网络上已经扮演了一个知心大叔的角色,比如说年轻人就业问题、感情问题都会问他,您会在网络上这样吗?
刘晓光:我也写过微博,但是我把它潜水了,为什么潜水呢?你想想那么多上市公司、那么多拆迁户,将来也很麻烦,你看我今天写的,“坐在酒店中,想到阳台上去看大海,但是阳台被博鳌论坛、保安办封上了封条,开会的自由是有限的,大海啊,有时候我们只能隔窗而望”。
搜狐财经:您可以说几个您遇到的教训给我们听听吗?
刘晓光:光讲成功的地方没什么意思,你得讲你最失败的。总结几十条,很多年轻人就不要走这些弯路了。我老在想回头找找圈子里的这些人,回头我们出一本书,书名就叫《我的失败》。
搜狐财经:您自己也觉得理想跟现实有这种矛盾的地方,您也觉得有苦恼,这些苦恼您一般怎么排解?
刘晓光:看武打片。我就爱看美国那种凶杀片,缓解一下压力。我能做到什么程度啊?躺在这儿,我要求我自己不高兴的问题只能想10分钟,看武打片、凶杀片,减少压力。
搜狐财经:在您看来,当年从政那么几年的经历带给您的是什么?对您现在做企业有什么启示?
刘晓光:我当年主要是属于经济类的官员,对我最大的好处就是学了很多知识,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地产,在这个过程中知道了整个经济链条的个性,特别是我们开玩笑,我们叫以钱谋资,你告诉我你怎么运作,你要不告诉我怎么运作,实际上学到了很多知识。
那时候一年过上千亿的项目,有英国人、美国人、香港人、中国人,他们的资金做资本运作项目的套现,整个项目循环的过程,都了解清楚了以后就会成长起来。如果你只是吃点、拿点、喝点,你这个人就废了,最重要的是学到一些知识,对他一生都是很大的好处,那是对我收获最大的,赶上改革开放这么阶段。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