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第三方

2010-02-21 00:00:00 | 作者: 熊寥来源:《东方企业家》

    网上购物已成风潮。前些年电视里还会出现真人秀节目,把一群人关在屋子里,看看只依赖互联网他们能否存活下来。现在这对每个人来说,都已不是挑战,网购变得稀松平常。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命脉,在于有一个完善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市场。

  2003年,国内网络购物市场萌芽之时,整个市场的年交易规模不过10亿元。而市场发展的最大瓶颈,正是买卖双方的互不信任。针对这一情况,淘宝网推出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开创“担保交易模式”:买家在交易付款时,先把款打给支付宝,支付宝通知卖家发货,买家收到货后确认后,支付宝再把款打给卖家。通过支付宝的“担保”在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了一个公共的、可信任的中介,一举解决了买卖双方互不信任的难题。

  支付宝的推出,是此后淘宝得以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而支付宝作为淘宝的一个依附品也急速扩大,日交易额已突破12亿元人民币。支付宝总裁邵晓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表示,2010年将完成日交易额突破20亿元的目标。两年内年交易额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超过eBay旗下的PayPal,成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但是这个骄人业绩就像是一枚硬币,背面是庞大金额带来的金融管制风险。

  一篇名为《用支付宝,成功套现25000元》的帖子在网络上流传甚广,该帖作者称其利用与朋友在淘宝网上购买电脑的虚假交易,一个月内从信用卡中成功套现25000元。

  除信用卡套现以外,资金沉淀、洗钱等也是人们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忧虑。

  第三方支付工具从互联网而来,但是因为牵涉资金重大,有可能被置于国家金融体系之中。有人说,下一步政府应该将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收归国有——纳入到国家金融管理体系,实现统一管理。

  马云则在2009年5月就主动对外表示,“支付宝随时可以贡献给国家”。支付宝总裁邵晓峰也表示,阿里巴巴集团高层在内部讨论时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如果政府需要,支付宝随时可以送给国家,但基于银行有各自的利益考虑,支付宝不能送给银行。

  在易观国际最新发布的《2009年第3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中,支付宝以51%的市场份额拔得头筹,第二名则是腾讯旗下的财付通,市场份额为25.8%.面对潜在的政策隐忧,众多第三方支付工具选择一路狂奔。支付宝最新的市场策略,是发展公共事业缴费业务。这项业务极其复杂,但是符合马云的平台战略。

  腾讯旗下的财付通,则走了另一条路,正成为网上机票的主要支付工具之一。截至2009年9月,包括南航、东航、西部航空在内,有超过10家航空公司通过财付通销售自己的网上机票,这一数字超过了支付宝。

  对于政策风险,支付宝早有准备。实际上自2005年起,在还没有相关条例规定的情况下,支付宝就开始与各级主管部门的主动沟通。2006年9月,工商银行根据支付宝的要求,开始在每个月抽查后,出具支付宝《客户交易保证金托管报告》。

  但是支付宝总裁邵晓峰表示,公司面临着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这个行业到今天为止还处在法律的边缘,没有法律禁止它,也没有法律允许它。在整个行业发展过程中,竞争也不是很规范。“像我们这样的公司,涉及大量金融资产和资金的流转,如果没有一套规范的体系,一旦行业里某家公司出了一个大问题,可能会连累整个行业受到打击。这是我们非 担心的事情。”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行业内唯一能存活的或许是目前市场份额仅为6.8%的Chinapay. Chinapay是中国银联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工具。中国银联由国内80多家主要国有及商业银行作为股东成立,与银行的天然联系是这家机构的巨大优势。银联总裁许罗德原任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ChinaPay董事长刘永春原任央行支付科技司副司长,这样的人事安排证明了“国家队”的实力,是民营公司所不能想像的。

  2009年6月,ChinaPay与B2C企业当当签订合作协议,并展开与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美国新蛋网等著名B2C企业的紧密洽谈。据Chinapay介绍,今后他们还要涉足公共事业性缴费领域,并计划通过各地银联分公司实现与各地水电煤公司的合作,之后他们的触角还要伸到教育、通信领域。

  对于这一系列举动,银联受理市场部副总经理房建国公开表示,Chinapay希望成为网上支付的“国家队”。在他看来,以银联现有的境内外资源、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实现“后发制人”不是难事。

  网络交易无疑是一个前景不可估量的巨大金矿。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近6000亿元,达到5808.4亿元。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国家队的强势进入一方面会开发市场,另一方面则加剧竞争。

  面对银联的来势汹汹,支付宝总裁邵晓峰则表示“这仍是一个急速扩大中的市场”。银联从传统的金融服务业出发,向互联网发展,在互联网领域就一定会碰到支付宝。银联的加入会促进行业的活力。

  但是目前距《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的草案出台已过去了3年时间,不甚清晰的监管政策像是悬在第三方支付工具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使其处在无法摆脱的危险之中。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