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刘胜军:决策层需要“灵魂深处的革命”

2017-01-06 12:13:48 | 作者: 来源:21世纪网

  

  21世纪网讯 相对于主板来说,创业板暴露的问题更加严重。

  在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看来,已经两周岁的创业板存在更大的问题。他在接受21世纪网采访时表示,创业板充满了不公和谎言,创业板几乎已经成为圈钱、破发、业绩变脸、提现机的代名词。

  李胜军列举了创业板三大罪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整个A股市场新股发行定价当中存在的问题。在他看来,创业板问题的核心在于发行审核制度。

  刘胜军强调,创业板只不过改变了上市标准,在制度设计上却和原来的市场没有任何改变。这需要决策层“灵魂深处的革命”。只有放弃IPO审批,市盈率才能回归合理水平,消除PE腐败和其他寻租行为,让投资者用资金来投票,选择真正优秀的公司上市,证监会才能回归主业,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财务欺诈和股价操纵行为。

  21世纪网:IPO市场化已经是由来已久的话题,您对我国IPO市场化怎么看?

  刘胜军:我近期看到21世纪网做的IPO大专题,做得还是不错的,现在正值郭树清履新中国证监会主席,媒体对IPO的监督和报道,在高度注重“面子”的中国文化背景下,这是颇不寻常的。这种中国特色的“请愿”,除了对“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期待,还有对IPO制度改革的期望。眼下,正值创业板两周年,我就重点谈谈创业板吧。

  21世纪网:我看到您之前发表了不少对创业板的看法,您能再系统说一下,创业板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刘胜军:创业板从上市以来,市场对它的批判一直没有停止。它充满了不公和谎言,创业板似乎成了圈钱、破发、业绩变脸、提现机的代名词。我在其他场合也表示过,创业板现在出现种种怪现状,也是现在监管层面临的难题。

      首先,创业板套牢无数投资者。目前创业板股票有超过八成的股票低于其上市首日开盘价,如果上市首日开盘即买进并一直持有,目前仍然有近九成投资者亏损。

  其次,高成长很多成了谎言,并没有成为市场期许的“纳斯达克”。创业板被寄予了高成长的预期,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创业板企业今年来平均净利润增长16.65%,低于中小企业板17.17%,也远低于上证A股28.47%和深证主板A股28.4%的平均利润增长率。第三季度业绩大幅“变脸”公司不在少数:271家创业板公司有105家净利润同比减少,53家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降幅超30%。

  而普通投资者并不能认清这些风险。创业板公司由于规模小、发展快,风险较高,个别公司业绩起伏可以理解,但是如此大范围的业绩变脸,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上市前“化妆”化得太浓了。

  再次,创业板成为名副其实的圈钱工具,高管圈钱成风。经过统计,两年间,上市公司通过IPO累计融资额为1936亿元,平均超募比例高达181.18%。很多超募资金要么被快速花光,要么躺在银行吃利息。巨额超募资金闲置严重破坏了证券市场应有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对企业本身发展不利,也背离了证券市场的初衷。截至9月30日,创业板高管离职公告超过170份,其中2011年前三季度就超过120份。

  21世纪网:这对投资者来说,也意味着巨大的伤害。

  刘胜军:确实是的,投资者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也更容易受伤。在IPO紧锣密鼓的背后,创业板已经成为财富再分配的不公平游戏。而二级市场投资者成了创业板的集体输家,无法与上市公司创始股东和高管以及PE公司抗衡。

   

  21世纪网:创业板出现这样种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

  刘胜军:创业板如此乱,在我看来主要是发行审核制度。我一直在强调,创业板只不过改变了上市标准,在制度设计上却和原来的市场没有任何改变。

  IPO审批制扭曲了证券市场供求关系,是导致创业板“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的根源。高市盈率催生了巨大的造假动力,而这种造假动力强大到足以突破任何的制度防线:胜景山河最初通过了发审委的审核,却在媒体的质疑下被迫取消发行。发审委既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去识破造假行为。

  而从本质上来说,投资者可能并不需要发审委来提他们选择。创业板发审委的审核标准虽然涵盖了成长性、盈利能力、商业模式、行业地位、技术含量等诸多标准,但发审委并没有真正的能力去识别一个公司的未来价值,能看到的只有公司业绩,发审委的标准未必是投资者选择企业的标准,不承担任何风险与责任的发审委,却在强制性地替投资者选择。比如按照发审委标准,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公司在创业板上不了市,但胜景山河却可以。

  复杂的寻租过程,导致越是不好的企业越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寻租,那些真正创新的、高利润的企业反倒没有精力。结果,低质量的企业蜂拥而上,高质量的企业望而却步,这是典型的逆向选择。

  21世纪网:根源既然在于审批制,要解决这些问题,您有什么建议?

  刘胜军:要做到真正市场化,要做的还有很多,需要长远的努力。从我国股市设立的初衷说起的话,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之初实行IPO审批制,是为了帮助国有企业融资、转制,而如今,央企都已实现上市,而且盈利能力惊人,没有借口继续维持IPO审批制。

  我认为,放弃审批不会有任何问题,唯一的阻力来自既得利益者,这需要决策层“灵魂深处的革命”。只有放弃IPO审批,市盈率才能回归合理水平,消除PE腐败和其他寻租行为,让投资者用资金来投票,选择真正优秀的公司上市,证监会才能回归主业,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财务欺诈和股价操纵行为。

   

更多

微博微信

华财网官方微博

华财网官方微信

微信号:

cnf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