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侯宁:期待中国股市的价值审判

2017-01-06 12:13:45 | 作者: 来源:21世纪网

【编者按】著名财经评论员侯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IPO离真正的市场化还很远。现阶段,IPO本质上还是伪市场化发行。

  

  21世纪网讯 2009年IPO重启以来,大量新股蜂拥上市,创业板建立以后,新股的密集发行与上市更成为市场不能承受之重。

  前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任9年期间,中国股市扩容高达5倍。两年前设立的创业板更是让投资者八成亏损。

  紧锣密鼓的IPO不断从市场上抽血,上市公司高管则疯狂套现,圈钱!圈钱!圈钱!A股市场这种竭泽而渔的新股发行模式已经天怒人怨。

  著名财经评论员侯宁在接受21世纪网采访时表示,IPO离真正的市场化还很远。现阶段,IPO本质上还是伪市场化发行。

  “在我国股市,上会了,是小胜;过会了,是大胜;上市了,就万事大吉等着收钱了;而在成熟市场,上市后才是被律师、审计师、证监会和投资者等市场各方进行价值审判的开始。” 侯宁说。

  侯宁呼吁,应对上市公司进行真正的价值审判。

  \

  21世纪网:从2009年新股上市重启以来,一直在实践市场化,而股民和投资者却因市场化IPO失血连连。市场对IPO市场化的质疑一直没有间断,请问您如何看待我国IPO市场化?

  侯宁:IPO市场化一直是中国股市努力的方向,得到的市场关注也最多。创业板上市前,我就撰文呼吁改革创业板新股发行机制,建议在创业板试行,尽可能扩大首发流通股比例,并率先规定退市条件,推出真正的退市机制。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创业板基本复制了主板的问题,导致在造就了数百个高管亿万富翁的同时,绝大多数投资者却亏损累累,创业板也被市场称为创富板、绞肉机。

  在我看来,现阶段,IPO本质上还是伪市场化发行。由于股市定位一直偏重企业脱困,也由于重融资、轻退市,重体系、轻监管等问题一直存在,我国股市从根本上还缺乏市场化发行的土壤。目前,新股发行依然奉行小量首发的老套路,新股发行市盈率还远高于A股二级市场的市盈率,创业板更是如此。近半年来,大盘一路下行,新股的发行市盈率也相对有所下降,但仍然在高水平。原因就在于像中国水电这样的上市公司,一来无视大盘弱势,尽可能上市融资,二来依旧在以15亿股的手法支撑近百亿总股本的定价。

   21世纪网:我国IPO市场化里真正的市场化有多远?在您看来,IPO这块存在的弊病主要有哪些?

  侯宁:在我看来,IPO离真正的市场化还很远。最终问题还是要归结到制度上,制度不完善,市场化只能是空谈。

  首先,我国新股发行目前实行审核制,虽然比审批进了一步,但离成熟市场的注册制还有实质差距。审核制下,卦象丛生。媒体披露,有公司想上市而不得,女老总就到发审委的小屋里泣血涟如,结果发审委心一软,就过会了,这难道不能说明当前的审核制存在严重的缺陷吗?靠眼泪过关,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当然,完全的市场化目前也没有可能。从理论上说,中国的上市公司上市流程若由审核制转向为注册制,现在市场上所追捧的壳资源不会像现在这么炙手可热,上市公司都按照其内在价值决定其生死存亡。这当然是好事。在此前提下,再加上严格的退市机制来淘汰劣币,则真正具备投资价值的公司,自然受到投资者追捧,股价自然会高;而那些没有投资价值和成长能力的公司,就会被投资者抛弃。

  但是,由于我国上市资源太多,美国每年有10万家企业破产,中国就有100万家,相应地,美国若诞生10万家,中国则可能诞生100万家,所以如果完全实行注册制,则不仅监管难以跟上,市场也容不下这么多上市企业。因此,我预计审核制还会实行一段时间,以待监管力量的扩展壮大。

  21世纪网:除了新股实行审核制外,市场同样认为定价机制不完善,对投资者的利益重视不够,这点您怎么看?

  侯宁:新股发行体制的核心是定价机制,新股发行的定价机制还存在很大缺陷。虽然在2009年证监会启动新股发行时,淡化了窗口指导,新股定价进一步市场化,但是,目前A股市场在询价和配售的对象上,同国际市场相比,依旧差得太远。

  具体而言,询价和配售可参与机构的种类、数量相对有限,不能发挥主承销商充分主动选择优质投资者的市场功能,这使承销商在平衡发行人和投资人利益时,倾向于发行人的可能性大,推高价格的动力强,而不够重视投资者的利益。境外成熟市场一般都赋予主承销商配售权,允许主承销商自主选择投资者进行配售。这样承销商必须满足发行人和投资人双方的要求,可以为发行人提供相比较而言长期的、高素质的股东群体。

  21世纪网: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侯宁:我们中国证券市场的核心矛盾是在于证券市场的定位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市场就是一个以圈钱为主要目的的市场。

  以前,我们说它是股权分置,但2008年股灾中,我在反思市场问题是突然发现,股权分置只是一个结构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我们这个市场当初建设的时候,设立的时候是为国企脱困而设立的。这是定位问题,这个问题在尚福林主席就任证监会之初就思考过,但他没能全部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在国外公司上市,人家是把微软这样有希望的公司推入这个市场,叫锦上添花,就是这个公司本身有高科技,高成长这样的潜力,然后推上市助一把力让他成才;我们中国是什么呢?是雪中送炭,是一个垃圾企业经营不下去了,亏损大面积出现了,然后剥离一部分包装半天到赶快“乘热打铁”圈一笔钱。这才有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绩差然后ST”的滑稽现象。

  如今,随着中小板、创业板的成立,股市定位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纠偏,但“共和国亲儿子”之类的说法、做法依然得到极强的偏护,而退市等问题没解决,又使得创业板等新市场也有了和主板同样的问题。养痈遗患,才导致了中国股市自见顶6124后逐波下跌,不断走弱。

  21世纪网:最后请您能谈一下对IPO市场化的建议?

  侯宁:第一,由于我国企业数量庞大,预计审核制度还会继续很长时间,但审核的公开透明度要增加,建议对每个上市企业的上会过会做出书面说明;第二,新股定价机制需要改革,建议一律实行网上申购,对申购企业个人一视同仁;第三,扩大新股首发流通比例,除锁定高管股份之外,至少半数股票可首发流通。

  前两点前面我已经有了说明,我重点说一下第三点。新股首发的待流通股比例太大,导致新股发行价溢价太多,严重助涨了投机。

  拿三金药业来说,作为IPO重启之后的首单,其流通股比例只有总股本10%不到,只有4000多万股。证监会此选虽有呵护股市之虑,但也明显有传袭老套,继续纵容高价圈钱和炒作的嫌疑。如此,二级市场投资者只能以更高价格承接,再加上主力机构的诱导,散户多数都只能买到高价筹码。而当图穷匕见,股市暴跌时,二级市场投资者只能咽泪埋单。最近发行的中水电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而中国水电之后,我们知道还有无数待上市国企、民企在排队等候发审委的“宠幸”。

  在我国股市,上会了,是小胜;过会了,是大胜;上市了,就万事大吉等着收钱了;而在成熟市场,上市后才是被律师、审计师、证监会和投资者等市场各方进行“价值审判”的开始。(21世纪网 董兰兰)

  

   点击返回专题

更多

微博微信

华财网官方微博

华财网官方微信

微信号:

cnf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