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乱象调查:分配及退出制度缺失

2017-01-06 12:07:32 | 作者: 张晓玲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单位出地自建房屋分配给员工,究竟是否倒退回福利分房时代?在当前的保障房大潮中,一些变异的事件不断出现。

银行、国家电网、铁路系统等央企,知名民营企业如美的等,大量卷入其中。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各地保障房细则鼓励拥有自有用地的企业和机构,自建房屋出售或出租给员工。国资委则鼓励央企参与保障房建设。

多位地产界人士担心,大规模推进的保障房建设,由于分配机制的缺失,不仅形成浪费,甚至有可能重新成为权力寻租和利益争夺的领域。

自建自分的“保障房”

双拼别墅、最小户型也有四室两厅,这不是出现在某高端楼盘的宣传楼书上,而是出现在国企的自建住房。

5月初,国家电网安徽分公司被爆出在合肥市翠薇路698号院,建设888套豪华集资房,内部售价仅为平方米1000多元。

无独有偶,4月21日,美的集团以2.2075亿元的底价,竞得广东佛山一面积7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用地,楼面地价仅为954.56元每平方米,将建设2000套限价房和400套公租房。该地块的竞买文件中注明,保障性住房建成后,将定向供应佛山顺德大企业员工。当地符合2010年纳税超过20亿元的大企业这一竞标条件的,仅有美的一家。

铁路系统内部也出现了以保障房之名建设自用住房的现象。如哈尔滨铁路局就计划在哈尔滨建设2.5万套限价商品房出售给内部职工,售价每平方米4000元以下。若内部职工购买力不足,还将对外销售。据媒体报道,这些现象在北京、山东、沈阳等铁路局也普遍存在。

据本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住建部宣布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计划及“十二五”3600万套保障房规划之后,各地以上种种迹象,是否意味着集资建房和福利分房现象的重新抬头?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认为,保障房所需资金巨大,政府希望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和资金建设保障房。一些有地的企业,为了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并且这些职工是符合低收入阶层标准的,那就是合理的。“光靠政府的力量参与保障房建设有限,光靠政府的财政资金去解决住房问题也是有问题的。”王珏林说。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则认为,出现上述现象,是保障房管理制度不完善,有的地方违规违章操作。目前违规成本又太低,应该提高现有的违规成本,政策和监管手段都需要完善。

潜在的政策空间

何以在长时间销声匿迹之后,又突然出现如此多的福利分房和集资建房现象?

可操作的政策空间显然存在。本报记者查阅中央及各地保障房政策性法规、文件发现,在新一轮保障房大潮中,很多地方鼓励单位自建房,用以分配给有需求的员工。

比如,《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实施办法》中就提到,鼓励利用单位符合条件的自用居住用地建设公租房,建成后可以分给单位员工租住。

北京市住建委新闻发言人秦海翔近日表示,北京市将鼓励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单位,利用自有国有土地建设公共租赁房。

陕西省的政策更宽松,鼓励企事业单位无论有无自有土地都可参与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建好的房子首先给单位符合条件的职工解决居住问题,剩下的由市里统筹分配给申请保障性住房并符合申请条件的市民。

如此一来,企业自建房被纳入保障房建设范畴似乎顺理成章。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指出,保障房开发的利润率偏低,为了鼓励企业参与,地方政府或多或少都会提供商品房开发的机会,尤其是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央企是否会借参建保障房之机,眼睛老盯着油水更大的商品房开发?此外,企业的自建住房,大部分都超过了经济适用房的标准。“这对于保障房建设是一种倒退,对商品房和保障房双轨制是一种破坏。”

陈国强则认为,体制内的单位利用保障房的名义,去建一些员工的福利房,这跟保障房制度完全是“风牛马不相及”,这些单位不能说是推进了保障房建设,而是搭了政策的便车去给自己的员工谋福利,又回到了以前计划经济福利分房的时代。

制度缺失之惑

大规模保障房建设的另一面,是这些即将建好的房子要分给谁,如何分的机制,尚处于空白。

万科总裁郁亮对记者表示,目前很多城市并没有建立保障房的准入和退出制度。“双轨制下,哪些人群需要政府保障,需要政府保障的这部分哪些是通过经适房、安居房完成,哪些是通过租赁完成,这些不同人群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基本缺失。”郁亮说。

保障房的分配制度,首要的是界定哪些人群需要被保障。从北京、深圳等地的实际情况来看,经适房、限价房、公租房的套数与需求人群的匹配,非常混乱,相关部门没有一个明确的统计。

杨红旭表示:“让企业自建住房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不太公平的,如果建的是租赁房,则比较合理的,因为租赁房不具有产权。”他认为分配的准入标准,非常重要。

陈国强表示,自建房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这些企业员工也要符合保障房的申请资格。

此外,保障房如何退出也是一个问题。保障房保障的群体不应该是固化的,而是流动的,因为每年都会有一些符合申请资格的人新进入待分配,而另一些人则不再符合条件了,应该腾退保障房。

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表示,最低收入人群不是固定人群,比如说当大学生没有毕业、没有收入时,他们的家庭可能要归为低收入家庭,需要保障房。但一旦这些学生有了较好的收入,其家庭就不属于低收入家庭的范畴了。

郁亮表示,如果没有制度的建设跟进,大力推进的保障房最后可能会变成一种浪费。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透露,他与万科副总裁毛大庆等人,近期正在写一份有关保障房的建议案,由毛大庆执笔,择机递交给有关部门。毛大庆是北京市政协委员,潘石屹是北京市人大代表。

更多

微博微信

华财网官方微博

华财网官方微信

微信号:

cnf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