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如何走上云端?贵州探索运用大数据扶贫

2016-03-03 12:37:34 | 作者: 来源:硅谷网

【编者按】比欧盟28个成员国所有人口加起来还要多的人,脱离了贫困桎梏,过上正常生活,这是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30余年,6.6亿人。

  比欧盟28个成员国所有人口加起来还要多的人,脱离了贫困桎梏,过上正常生活,这是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而这个奇迹,由贵州——中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扶贫开发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创造。

  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得天独厚的地理风貌和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情,让青山绿水隐藏下的贵州,成为了中国地图上最神秘而灵动的色彩。但与此同时,长久以来的交通闭塞,信息阻隔,也让这块被大山封闭的土地,难以轻易获取现代文明带来的便捷与发展。

  乌蒙山区、武陵山区、滇黔桂石漠化综合治理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是贵州不可复制的资源,也是贵州扶贫攻坚的核心。贵州全省88个县(市、区)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就有50个,是中国脱贫任务最为艰巨的省份之一。

  然而从2011年至2015年,贵州省贫困人口从1149万人下降到493万人,共减少656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预计下降到14.3%,累计35个贫困县744个贫困乡(镇)摘下了贫困的帽子。

  贵州扶贫,仿佛是在覆满荆棘的荒原上,硬是劈出一条道路。

  这一切,得益于贵州对“精准扶贫”的深入探索,以及大数据平台“云上贵州”“扶贫云”为大胆探索提供的现实基础。

  “精准扶贫” 授贫困户以“渔”

  “你问我打工好还是养牛好?当然是养牛好喽!”说起自己辞工回贵州山沟养牛的经历,48岁的张祥华显得很开心。由于刚刚打扫完牛舍,他的头发有些蓬乱,但眼神精亮,对未来充满信心。

  张祥华是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长春堡镇垭关村村民,曾在浙江金华一家锁厂打工4年。2015年下半年,他从老家亲戚口中得知“村子里有了很多新政策,贷款也很方便!还有‘扶贫套餐’”后,抱着好奇心回村了一趟,没想“这一看就没再走”。

  张祥华口中的“扶贫套餐”叫“一市五金多套餐”,指七星关区从去年8月起推出的一套精准扶贫做法:即由政府出资金、出政策、出思路,根据贫困农户的情况、致富意愿、致富能力等个体差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问需式”原则,让贫困户自选扶贫项目、因户施策。

  “一市”指的是建立‘免费苗木超市’,‘五金’指建立大病医疗抵垫周转基金、产业发展扶持基金、精准扶贫风险兜底基金、小额贷款贴息基金、壮大产业发展担保基金,‘多套餐’则是根据贫困户实际需求推出的精准扶贫多套餐。

  张祥华选择的正是“养牛套餐”。

  去年十月份,他花近2万元买了两头能繁殖的母牛。“从前在外面打工,每月拿两千多块钱的工资,而养牛每头母牛3年可产2头仔,按每仔1万元计算,每户每三年能有4万元收入。即使是小牛犊市价也有5千到6千。”

  在毕节,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基金对能带动一定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企业及种植养殖大户给予补助:如对10万羽以上的蛋鸡养殖场每只鸡补助15元,50头牛以上的养殖场每头牛也给予相应的补助。

  与此同时,设“兜底基金”打消困难群众对产业发展风险导致返贫的担心。如选择“养牛套餐”,可申请贴息贷款2.4万元作买牛本钱,如果牛因不可抗力生病死亡,则政府实行全额兜底。

  得益于政府“问需式”精准扶贫的村民有很多,他们通过养牛、养羊、养鸡、种树等,靠着勤劳与勇气,盘活了山村经济。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在去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而贵州在中央最高精神的指导下,对精准扶贫的这番尝试,让以往治标不治本的“授人以鱼”式扶贫工作,脱离尴尬,由政府“配餐”变为百姓“点菜”。

  脱贫对象由被动的扶贫政策的接受者、受益者,转变成为扶贫项目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

  为其他省市的扶贫路径,提供了一个良好参考。

  让扶贫走上“云端” 让扶贫落到实处

  然而,贵州对“精准扶贫”的探索,并没有止步于此。

  2015年11月,在贵州省第十一届六次全会上,为实现到2020年如期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贵州作出了两大战略定调——在赶超中抓机遇,在变革中谋跨越,通过大数据和大扶贫双战略驱动,“十三五”弯道取直建成“小康贵州”。

  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则在省扶贫开发大会上对“大数据”“大扶贫”双战略驱动,做了更详细的阐述:“要充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创新扶贫开发手段,通过‘云上贵州’系统,打造全省‘扶贫云’平台,探索‘互联网+’扶贫新模式。强化数据网络共享。按照‘7+N’朵云的组织构架,建成精准管理的“扶贫云”信息系统,实现扶贫部门与行业部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工作衔接。要强化数据动态管理。构筑网络化管理模式,实现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基本信息动态化、数字化、常态化精准管理。要强化数据成果运用。用足用好“扶贫云”平台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管理、数据运用等功能,为各级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贫困群众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换句话说,贵州政府对信息化时代的精准扶贫的定义和要求,就是通过“云上贵州”“扶贫云”系统,摸清贫困人口数量和情况,在管理系统上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贵州到底有多少个贫困户、贫困村,贫困的原因是什么,政府、社会如何确定帮扶措施等等。

  那么,“扶贫云”是怎样实现社会各界对它的期望的?

  “识别贫困人员是开展扶贫工作的源头。”江跃说道。

  江跃是浪潮集团贵州分公司云服务产品经理。2015年底,该集团与贵州签署合作协议,将尽快在贵安新区建成服务器生产基地,并在建设“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开发利用大数据资源等方面加强合作,为打造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新高地和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贡献更多力量。

  江跃表示,以传统的建档立卡机制,并不能确保扶贫人员的精准识别。而扶贫云是采用大数据技术采集、比对内、外部数据,对贫困人员实施全面真实地识别与评估,为扶贫开发工作的规划与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数据甄别贫困人口是第一步,第二步用大数据管理扶贫项目和资金。扶贫云采用大数据技术,在现有建档立卡、项目资金、遍访等内部数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民政、卫计、公安、人社、房管等各行业数据、网络视频数据及互联网数据,全面、动态地掌控扶贫项目实施与资金的使用进度情况,保障扶贫项目精准到位、合理开发,保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全、有效地运行,最大程度发挥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三步,则是用大数据开展贫困监测和评估。

  通过扶贫云来健全贫困监测指标体系,并采用大数据手段采集与贫困人员、扶贫项目等内、外部相关数据,真实、准确、科学、合理的评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状况及扶贫项目效益,为制定科学扶贫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云扶贫 精准脱贫的实现路径

  2014年,“建档立卡”被列为贵州扶贫工作的“一号工程”,到2015年初,共计识别出一、二、三类贫困村9000个,贫困人口745万人。为贵州省精准扶贫奠定了良好的情况普查基础。

  而“扶贫云”的建设与应用,则可以通过扶贫攻坚贫困人口监测,实现贫困人口的精准定位,全面监测贵州省贫困人口状况,为“建档立卡”提供更详尽有效的技术支持。

  据介绍,扶贫云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主要展示手段,利用大数据技术,依据贫困发生率和四看法的衡量指标,可以直观地反映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情况、脱贫路径以及脱贫情况。

  首先,扶贫云会展示省、市州、县、镇、村包含的贫困人口总数、贫困户总数、贫困发生率以及贫困人口构成情况(贫困人口构成按照一般贫困户、扶贫低保户、低保户、五保户展开),这样就能协助各级政府总体了解省、市州、县、镇、村内的贫困人口情况。

  其次,通过四看法衡量指标,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四看读书郎,以饼图的方式,展示省、市州、县、镇、村的情况。其中:房的饼图构成包括:人均住房30平方米以上、人均住房10—30平方米、人均住房10平方米以下;粮的饼图构成包括:2亩以上、1—2亩、1亩以下、没有耕地;劳动力的饼图构成情况包括:劳动力占家庭人口数的户数50%以上、40%、20%以下、没有劳动力;读书郎的饼图构成包括:没有负债、5000元以下、5000—10000元、10000元以上。通过四看法展示贫困人口(户)的贫困分值和分布,对贫困人口进一步定位采取什么样的帮扶措施。

  此外,扶贫云还能展示省、市州、县、镇、村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情况,包括: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土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通过致贫原因分析,协助制定精准的扶贫措施。

  江跃表示,扶贫云旨在通过大数据技术,扩大信息采集的渠道,提高数据加工能力和效率,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为扶贫工作提供真实可靠、及时全面的决策数据,为最终实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保驾护航。

  “当通过大数据技术,掌握贫困人口信息、致贫原因等后,我们将围绕帮扶结对情况、帮扶计划制定、帮扶计划落实情况、帮扶措施情况,针对省、市州、县、镇、村,分别对结对、帮扶计划、帮扶项目进行监测落实情况,识别出已落实、未落实的贫困人口分布,关联显示帮扶的人或单位等相关信息。通过帮扶情况分析,清晰了解省、市州、县、镇、村贫困人口的实际帮扶情况,协助帮扶任务的落实”。

  精准扶贫的目的是为了精准脱贫。

  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在今年1月表示,利用大数据来实施精准扶贫,专门建“扶贫云”,真正把对象搞精准、把原因搞清楚、把管理搞规范,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在路径上,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实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贵州扶贫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为全国扶贫攻坚探索了可信可行、可学可用、可复制、可推广的‘贵州经验’,创造了精准扶贫‘贵州模式’”刘远坤说道。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