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盛大游戏(GAME.NASDAQ)之后,盛大 (SNDA.NASDAQ)旗下的盛大文学即将完成分拆上市。昨日,盛大文学海外控股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申请,计划在纽交所上市,最多筹集2亿美元资金。
美银美林和高盛(亚洲)将担任该公司IPO交易的承销商。目前该公司并未透露将发售的股票数量及其定价。
中国版“kindle”?
成立于2008年的盛大文学是盛大集团旗下文学业务板块的运营和管理实体。盛大文学陆续收购了起点中文网、晋江原创网、榕树下等多家文学网站。招股书显示,从盛大文学组建到2011年3月31日,约130万名作者在网站上一共创作了520万部文学著作。
根据艾瑞报告,2010年,从营业收入上盛大文学占据了中国在线文学市场71.5%的份额,而在用户停留时间上,占据了60.6%的市场份额。
2008年~2010年,盛大文学总净收入分别为5297.6万元、1.3亿元和3.9亿元;毛利润分别为616万元、2656万元和6488万元;净亏损分别为2250万元、7450万元和5648万元。
此外,招股书显示,盛大文学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向用户收取收费内容的阅读费,收取社区工具使用费,以及和第三方发行渠道(比如电子书阅读器、移动运营商)达成收入分成合作。此外,还将部分内容版权授权给网络游戏公司、电影电视剧拍摄机构,通过在连锁书店、网络书店和批发商售书,并也通过线下出版业务获得收入。
在资深媒体人魏武挥看来,盛大文学是国内最具“kindle”相的公司。“在数字阅读领域,它拥有包括起点中文、榕树下等在内的多家网络文学站点;有大量网络文学职业创作者;还有拥有800亿字内容储备的云中书城和‘锦书阅读器’。可谓从软(内容)到硬(介质),一应俱全。 此外,盛大文学桌面互联网上有七个网站,移动设备里有书城,内容传输渠道得到保障。”
模式之踵
最近,盛大文学这种与网络作家按比例分成的商业模式让网络写手“很受伤”。不久前知名网络作家慕容雪村向媒体透露,其作品《原谅我红尘颠倒》独家全本授权给盛大文学三年的全部所得,只有400多元。 这本20万字的小说共有500多万次的点击,线下的纸质版卖出十几万册。
有业界人士指出,在盛大文学平台上,网络写手们的收入必然是呈金字塔形。“高收入的不多,一定是有很多作者赚不到钱,而且不少盛大文学的竞争对手也在加大力度挖写手转移。”
在移动互联网方面过于依赖电信运营商,可能会令盛大文学在手机阅读方面存在风险。此前,盛大曾透露盛大文学已经成为中国移动阅读基地最大的收费内容供应商,在手机阅读领域占得先机。“从运营商运作内容的模式来看,运营商一般都比较强势,因为用户资源都掌握在它们手里,运营商在和上游内容提供方合作中基本上都是六四分成,但未来不排除运营商通过其他形式压缩上游的盈利空间,例如运营商绕过内容商直接找作者谈合作。”孙培麟说。
2011年2月,盛大文学宣布云中书城正式独立运营,云中书城是盛大文学的运营主体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包括数字图书、网络文学、数字报刊等数字商品。有分析人士指出,盛大文学尽管强调自己的内容渠道在延伸,加大了传统出版作品的内容,但其此前聚焦在原创文学的收费形式和出版社的运营逻辑并不一样,难免会让自己陷入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的境地。
目前,除了文学网站之外,包括淘宝淘花网和电子商务企业当当网都在染指在线文学业务,盛大文学面临的竞争压力并不小。
“可以看到盛大文学的净亏损是在收窄,盛大文学未来的想象空间很大,文学业务新产品云中图书馆已拥有成熟、清晰的商业模式,拆分后的盛大文学将更容易进行融资,甩开竞争对手。”孙培麟说。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