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3年以来公示的122名央企高管人选中,51人来自于原企业或原系统内部,占比超过四成
【财新网】(综合媒体报道)自中组部2001年首次尝试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央企高管以来,从2003年至今,在公示的122名央企高管人选中,来自于原企业或原系统的“内部人”共51人,占比超过四成。
统计显示,央企高管海内外公开招聘以来,报名人数持续增加。2004年,央企高管招聘职位平均报名数40.7人,2008年达147.6人。中组部、国资委介绍,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央企高管自2001年以来已开展8次,共招聘了128名央企高管和12名海外高层次人才。2010年的招聘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相结合,共有1410人报名,31人被聘任,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而根据国资委资料统计,在2003年以来公示的122名央企高管人选中,51人来自于原企业或原系统内部,占比41.8%。57人来自具有国资背景的外部企业,占比46.7%。获聘人选中,来自于外资背景的人员仅3人。由官员调任到央企的共有4人。另有个别人选具高校、律师或会计师背景。
国资委央企招聘工作的负责人曾否认人选内定说法。据《新京报》报道,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二局局长姜志刚称,“凡是拿出招聘的职位,事先都没有任何内定人选,如果有内定人选不会拿来招聘。”
2009年,中组部制定《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中央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规定选拔中央企业领导人员主要采取组织选拔、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并强调“党管干部原则”,对经理班子成员的选拔应逐步加大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力度。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刘澄认为,央企行政色彩较浓,一些把控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央企的负责人仍是由国家任命的。如果没有建立起一套相关制度,如规范董事会的建设来规范央企,从外部招聘来的职业经理人就有水土不服的可能。
国资委此前曾表示,中央企业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已在行业内形成一个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用人环境。截至2009年底,中央企业通过竞争性方式选聘的各级经营管理人才,从2004年的33.4万人增加到52.1万人,增长了56%。■
(财新记者 安旸)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