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8年11月,香港乐施会官方网站的地震灾后重建项目申请项目栏中出现了一封来自四川省千佛山自然保护区安县管理处的项目申请信。
2008年11月,香港乐施会官方网站的地震灾后重建项目申请项目栏中出现了一封来自四川省千佛山自然保护区安县管理处的项目申请信。
作为四川省安县林业局下属的事业单位,千佛山自然保护区安县管理处的主要工作是负责保护千佛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所以这封为绵阳市安县茶坪乡千佛山村申请地震重建资金的申请信引起了乐施会的注意。
千佛山自然保护区安县管理处主任颜永碧对灾后重建有着自己的看法:“在千佛山上生活的老百姓祖祖辈辈靠山吃山,砍柴,砍些竹子,打些野生果子,而这些也正是大熊猫、金丝猴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要保护野生动植物,就必须先帮助山上的老百姓找到好的生计,这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是相辅相成的。”
在地震后,千佛山村的老百姓背上了重建房屋的贷款,生计发展也无着落。之前曾经与一些NGO合作过的千佛山自然保护区想到求助NGO,帮助千佛山村的社区居民渡过难关。
网络上的项目申请书得到了乐施会的回应,然而这条重建之路却走了三年。
三年灾害不断
“5·12”汶川8.0级大地震给贫穷的千佛山村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地震造成36人死亡,79人受伤;房屋倒塌85%以上,损毁100%,家具损毁殆尽;村民养殖的家禽家畜因灾全部损失。
同时,植被损毁严重,村民赖以生存的林地林木损失惨重,其中药材损失200亩,经济林木8000亩,人工林滑坡2.2万亩,天然林滑坡2.4万亩;人用饮水管道、电力设施、通讯设施完全毁损。数十年心血苦心积攒的财产瞬间损失殆尽。
在“5·12”地震后的5月18日,全村村民就在政府组织和部队官兵的帮助下,跋山涉水转移至晓坝镇和桑枣镇的临时安置点,住进了帐篷。
在2009年1月,茶坪乡至千佛山村村委会3公里长的通村道路修通,在板房区度过灾后第一个春节的村民之后陆续返家。
然而,厄运并没有就此结束。
2009年7月17日凌晨,由于特大暴雨推动泥石流倾泻而下,瞬间将通往村内的主干公路多处冲毁。
此次泥石流灾害,使千佛山村1人因灾死亡,46户居民房屋被掩埋。“5·12”大地震给村民带来的恐惧刚刚好转,泥石流的发生又给村民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随后2010年初,一场雨又把刚刚恢复通行没多久的主干公路冲毁。
不过在当地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发生了重大地震的地区,国际惯例是该地区严重松动,并不适合于立即重建,也有来自北京的专家专门去当地调研,不过结论是什么,当地村民并不知晓。
尽管如此,本着“三年目标两年完成”的原则,千佛山村的重建之路并不轻松,三年不间断的天灾给千佛山村村民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两公里路修了两年
处于四川边远山区的千佛山村,海拔800米到3000米。
想进村,必须从紧贴悬崖的泥路上山,适逢记者进山时刚刚下过小雨,路面过滑,汽车无法前行,只能步行,稍有闪失,后果严重。由于村民无法及时出行和销售农副产品,重建房屋的砖、砂石、水泥、钢材等材料也不能及时运抵重建户,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地方的经济发展,因此硬化整治通村公路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在地震前,多年下山无路的村民原计划在2008年时凑钱修一条轮迹路。
乐施会四川办公室项目官员冉键炜介绍,这种路俗称筷子路,为节省成本,只在车辙经过处修两条车辙轨迹,便于车辆通行,然而“5·12”地震干脆把多年踩出来的路基也毁掉了。
地震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村民生活恢复正常秩序后逐渐地显现出来。
千佛山村村民张家良家贷款了3万元重建房屋,一直没有钱还。
“卖竹子,外面的车都不愿意进来拉,因为路太难走。竹子就堆在山上卖不出去,偶尔有愿意进来拉的买家,我们的价格也被压得特别低。我们都盼着能修条路,好让以后的生活有个指望。”张家良说。
最终乐施会决定在充分满足村民的意愿下,投资61万余元,为这个村子修建一条2公里的水泥公路。不过这2公里的路,却“结结实实”修了2年。
在2009年5月,千佛山村的村级公路开始动工,村级公路在修整毛路的时候,全村每家每户都出劳力参与了道路的路面平整、搬运石头、挖边沟等力所能及的劳动。
然而2009年7月17日凌晨的特大暴雨推动泥石流倾泻而下,瞬间将通往村内的主干公路多处冲毁。由于山外通往村子的唯一公路多处损毁,导致修建村级公路的水泥、砂石等材料无法运进来,工程延期。
2公里的村组公路修建项目,在乐施会实施的农村扶贫发展项目中,是很常规的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般工期为三到四个月。而千佛山村这条路,要等到主干公路修通才能获得水泥、砂石料。
不幸的是,2010年初,一场雨又把刚刚恢复通行没多久的主干公路冲毁。村组公路的修建又进入了漫长的等待中。
虽说工期延期了一年多,但也有不幸中的万幸。
颜永碧特别高兴的是,“地震刚过去时,修路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得非常厉害。”
“经过这一年,价格降下来了,我们的项目预算就多出了钱。”颜永碧表示,在和千佛山村的村民开会商讨后,大家共同决定将多出来的项目款也用在修路上,将原定2公里的道路多修300米。所幸在2010年,2.3公里的公路终于竣工。
在2011年地震三周年纪念的前夕,沿着平整的公路盘山再进村,一路都能看到村民自发在进行道路养护,沿路则摆满了村民砍下待卖的竹子。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