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亏损压力加大 白电出口酝酿提价
每经记者 郭荣村 发自广州
“这次广交会似乎变成了提价会。”刚刚结束的第109届广交会一期,几乎所有的白电企业都在酝酿着自己的出口涨价计划。在成本、汇率等多重因素的重压下,我国家电企业似乎“扛”不住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广交会一期了解到,白电企业普遍把出口报价提高了5%~10%。
“这都是成本造成的压力,如果不涨价,出口就面临着亏损。”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表示。
家电企业对原材料的依存度很大,2010年以来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都进入上升通道,铜、铝、冷热轧板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此外,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也成了家电企业无法回避的坎。“家电企业都在用成本定价方法,亏本的生意谁也不愿做。”洪仕斌说。
事实上,成本上涨等因素对家电企业造成的影响在去年就已经显现出来。美的、海尔、格力、海信科龙、志高等家电企业在2010年年报中均出现毛利不同程度下滑的现象,最严重的甚至减少了7个百分点。但迫于市场份额等方面的压力,多数企业都不敢贸然涨价,只能通过以利润换市场的方式进行支撑。
到了今年,企业还是冒着丢失市场份额的危险普遍进行了提价。在家电行业研究专家、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看来,不提价就面临亏损的尴尬处境,这也折射出我国家电业大而不强的现状。罗清启表示,目前中国家电业主要依靠低价低利来驱动,这样的模式抗风险能力比较差。
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中国制造”在海外市场的自主品牌占比仅有2.9%。中国家电业目前依然处在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状况,家电出口多以OEM为主,利润普遍微薄,在这种背景下,成本一旦有所上升,就容易出现“涨价丢市场,不涨价亏损”的问题。
早在今年“两会”期间,志高空调董事长李兴浩就建议,国家应当加大对自有品牌高端家电出口的扶持。尤其是对那些拥有专利技术、超高性能指数的产品给予政策、税收方面的支持,以促进“中国创造”真正进入国际市场,提升中国品牌的影响力。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