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炼没油可炼部分停产 破解术仍是“被重组”

2011-04-22 00:00:00 | 作者: 郑重来源:华夏时报

【编者按】[标签:描述]

本报记者 郑重 山东报道

   不断高企的国际燃料油价格再次让被称为“中国成品油保供第三支力量”的山东地方炼厂下称山东地炼陷入“无米下锅”的尴尬境地。
    “开工反而比停产赔得更多,只能减少加工量,部分停产。炼厂也要生存,也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山东省炼化协会会长刘爱英4月19日对《华夏时报》记者说,原油瓶颈已经让地炼企业捉襟见肘。
    “地方炼化企业迫切希望引入新的投资、建立新的合作模式,破解原油不足和销售不畅等瓶颈。”在刘爱英看来,随着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的强势进入,加上国际石油巨头的频频示意,山东多年形成的地炼市场格局估计会发生一些比较大的变化。
开工率降至三成
    “前几天山东地炼企业的负责人在胜利油田所在地东营召开座谈会时,已经有很多家民营炼油企业因原油短缺无奈停工检修。”刘爱英说,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包括山东在内的全国民营油企,都处于“没的吃”的状态。
    众所周知,油源短缺其实一直在困扰着地炼企业。
    山东炼化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山东地炼企业实际总产能在6000万吨左右,但全年实际加工的原油是2400万吨,其中国家给的原油配额仅仅179万吨。
    而山东的情况也并不是个例。
    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副会长韩宝林曾表示,目前全国民营油企的年炼化能力大约为1亿吨,但现实情况是仅能获得不足5000万吨的“原料”。
    “由于原油主要掌控在几大央企手里,分配给地方炼化企业的非常少,地方炼化企业没有资质进口原油,主要的原料就是进口的燃料油,企业常常吃不饱。”刘爱英介绍,地炼企业加工原料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国家计划内的配额原油,每年仅179万吨,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二是从国外进口的燃料油,也就是经过初次加工的重油;三是回收分散于主要油田核心区之外“散井”的原油。
    不断高企的国际燃料油价格让地方炼厂地炼陷入开工反而比停产亏得多的尴尬境地。“开工反而比停产赔得更多,只能减少加工量。炼厂也要生存,也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刘爱英说。
    据测算,2月份,炼厂加工部分油品承受600元/吨以上的亏损,这意味着一个日加工量5000吨的中型地炼,一天的亏损额达到300万元,一个月则是近1亿元。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3月底,山东地炼平均开工率为33%,接近一个月持续下降,不过,地炼加工燃料油的吨油亏损降到400元。尽管如此,短期内地方炼厂利润难以彻底改观,预计未来1个月之内,地炼开工负荷仍有下行空间。
不扩产更没出路
    一方面无油可炼,一方面又不得不不断扩产,这让地炼企业的油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
    刘爱英透露,2011年山东地炼将迎来新一轮加工能力集中投产高潮,预计约有近2000万吨产能投产,总产能将突破8000万吨,无油可炼、开工率低的局面恐将更加严重。
    本报记者了解到,山东的华星石化、东明石化在今年将分别有一套600万吨/年的常减压装置投产,山东正和集团也会增加一套500万吨/年的常减压装置。山东海化000822500万吨/年的炼油改扩建工程、弘润石化500万吨/年的重油综合利用项目也将于今年投产,上述炼厂都有望步入千万吨级炼油规模。
    “不扩产未来就没有出路。”刘爱英说,山东一直是炼油大省,地方炼油企业云集,但是规模一直是地炼企业的心病。规模达不到一定水平,就可能被突如其来的政策“卡壳”甚至被关停。
    此前,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到2011年我国将淘汰100万吨及以下低效低质落后炼油装置,积极引导100万吨—200万吨炼油装置关停并转。”所以尽管行业产能过剩,地炼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扩大自身产能。 
    “作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地方炼油板块,山东地炼企业一直在两大石油集团的夹缝中生存。”刘爱英抱怨道,原油依赖其行政划拨,成品油须由其代销。没有足够多的油源、没有足够大的规模、面临产能淘汰的危险等等,这些因素一直以来都迫使地方炼厂进一步扩大产能。
新一轮“争夺战”
    随着山东“大炼油”计划的搁浅,针对山东地炼企业展开的争夺战正在日趋白热化。
    “山东地炼的进退趋避都牵动着中国炼油版图的此消彼长。”刘爱英道,地方炼化企业也迫切希望引入新的投资、建立新的合作模式,破解原油不足和销售不畅等瓶颈。
    “无论是央企,还是国际石油巨头,都看好山东地炼这一丰厚资源,都在借机会布局山东市场。”刘爱英分析,山东地炼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绝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小炼油厂,各企业的规模、实力及经营管理水平与央企旗下的炼油厂不相上下,特别是东明石化、正和集团等企业产能已经达到千万吨,实力不俗。
    刘爱英透露,近段时间,致力于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国际能源咨询和通讯公司USICapital携多家国际石油公司对山东地炼进行全面探营,其中包括BP、康菲石油、道达尔、壳牌等多个国际石油石化巨头。除了国际石油巨头外,其他一些外资企业也看好山东市场。比如全球著名的工业气体生产商普莱克斯就一直希望和当地地炼企业合作建厂,联手做大山东市场。
    此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央企已开始了对山东地方炼化企业的收购或整合。中国化工集团目前已在山东完成了对济南石化集团、济南长城炼油厂即蓝星石化、正和集团、华星石化、昌邑石化和青岛安邦石化6家地炼企业的整体收购、重组或控股。中海油总公司也收购重组了中海化工和山东海化;中化集团增资潍坊弘润石化。在新的一年中,石油巨头定将对山东地炼的整合重组展开新一轮的角逐。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