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顶端的日本制造

2011-04-22 05:20:00 |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者按】“3·11”大地震已一月有余,日本产业正在加速恢复中,在日本制造受冲击最大的一个多月以来,全球相关产业都深陷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焦虑。

3·11”大地震已一月有余,日本产业正在加速恢复中,在日本制造受冲击最大的一个多月以来,全球相关产业都深陷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焦虑。

日本产业为什么对全球经济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制造的力量。

从世界上最小的芯片到世界上最长的吊桥,从萨哈林一万米的地下到万米高空上的波音787客机,日本制造无处不在。当许多日本企业随着大地震暂时停摆之时,全球各地都有一大群人像关注自己企业一样,关注着日本相关企业的重建。因为,大地震冲击的不仅仅是日本制造,也同样冲击着他们的企业。

这些企业,有丰田美国分工厂,有佳能马来西亚的相机代工厂,也有依靠日本企业供应的液晶面板原料的富士康深圳工厂。在美国、中国等地,日系品牌大多能够实现本土化生产。像美国的本田汽车,其本土化程度为90%;在中国,丰田威驰的本土化率在80%以上,本田雅阁为85%,飞度的本土化率则高达90%。

日本精心打造的产业链已经遍布全球,与当地经济血肉相连,如今骤然暂停,让人慨叹,原来我们对日本制造依赖太深。

究其原因,是日本始终牢牢掌控着产业链中最核心最高端的技术。比如,对车企来说,像引擎、变速箱等零件的相关技术都是日企紧紧攥住的不传之秘,利润丰厚的零部件、发动机、高端内部装饰等部件的生产,被牢牢掌控在国内嫡系企业,利润微薄的组装环节甩给了众多海外企业。利益和技术高度内循环的日本企业,从未将这些核心的生产内容转移到海外。

因此,地震对那些日本本土工厂的影响就像上帝不小心按下了暂停键,程序还在,一切照旧。“那些日企很快就能恢复元气,不会伤筋动骨。但如果没有日本的核心技术与零部件供应,全球相关产业可能会退回到三四十年前的生产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白益民昨日对笔者这样说。

很多人认为大地震给日本产业带来的危机给中国制造提供了崛起的机会,但是中国企业准备好抓住这个机会了吗?我们的企业有多少是真正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有多少是在意识到质量问题后敢于召回产品,而不是等媒体曝光后才不得已而为之。

在白益民看来,对中国来说,为外界津津乐道的中国制造,并不是多么高深的技术和尖端的产品,而是廉价的劳动力和低端的加工配套设备。中国制造业一直处于产业链的末端,虽被称为制造业大国,却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与核心技术。中国现行的经济形态更注重概念性而忽略了可持续性,企业应该从各自为阵的竞争方式转而联手打造全产业链模式的竞争方式。

白益民认为,中国如果想获得长期的经济增长,想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必须形成自己的产业特色,靠产业立国而不是劳动力来发展经济。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