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标签:描述]
1月5日上午,国美电器状告国美电器前董事局主席陈晓一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在法庭庭审现场,原告方委托国美电器执行董事邹晓春为代表出席;被告方陈晓并未出席,而是委派两名代理律师出席。
邹晓春在陈述案由时称,2011年3月9日,陈晓在正式辞去其在国美电器担任的职务之前,应公司要求与国美电器签定一份协议,这份协议包括保密协议、同业禁止等内容。作为遵守协议的对价,国美电器向陈晓支付税后1000万元,即所谓的“封口费”。按照约定,协议从2011年3月10日起生效。同日,陈晓正式辞去其在国美电器的相关职务。
原告一方认为,陈晓并未遵守上述“协议”的相关规定,其在2011年4月起多次接受国内媒体采访,并且以诽谤的形式,对国美电器的商业模式、财务状况、员工职业操守等问题进行不当的评论。
由此,国美电器认为陈晓违反了双方签署协议的规定,构成了合同违约,希望法院判决被告方返还原告方1000万元的“封口费”。
陈晓一方的代理律师在上一次提出管辖异议被驳回后,又对原告代理人身份提出质疑。被告方提出,原告应该是一家在百慕大注册的公司,不能在香港委托律师,即使在香港曾注册过,也不能改变它是一家百慕大公司。
对此,原告回应,很多在香港上市的公司,都会在香港进行登记,属于一家公司同时在两地注册,本案授权书是经过司法部转递的,如果不符合,司法部是不会转递。庭审就此问题进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质证,最后合议庭驳回了被告的意见。
被告一方的代理律师进一步表示,陈晓确实收到过国美电器分两次支付的共计税后1000万元的款项。但是,在这个付款明细中,国美电器一方对于该款项标注的是“高管经济补偿金”。
由此,被告一方认为,不能认定陈晓收到的就是所谓的“封口费”。如果陈晓收到的不是所谓“封口费”,就没有返还的义务。原告一方称,这笔款项的支付有协议约定,简单的偷换概念并不能说明问题。
此外,对于原告一方指称的陈晓违反协议,向媒体透露不当信息的说法,陈晓的代理律师表示,“我们无权干涉陈晓见了什么人”,“我们认为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陈晓向外界透露了国美电器的任何消息”。
鉴于法庭陈述中双方都存在证据不足的状况,当庭法官决定,当日原被告双方不进行庭审辩论,希望原被告方在一周内交齐相应材料之后,择日开庭。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