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标签:描述]
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教授。(图片来源:资料图)
新浪财经讯 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今日在新浪微博透露,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教授于武汉辞世,享年98岁。
巴曙松今日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透露,他的恩师张培刚教授在武汉辞世高龄。对于导师的去世,他表示近期张培刚教授因病住院,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仍然悲痛莫名,提笔不知所云。
招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在微博上谈及80年代曾拜读张培刚教授著作的感受,“那如饥似渴的感觉,再未曾出现过。”
专栏作者呙中校在新浪微博上评价张培刚先生:他是第一个中国人获得哈佛大学最高奖———威尔士论文奖。1990年清华大学的梁小民教授把当年刘易斯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增长理论》翻译成中文,相比之下张培刚的理论远在刘易斯之上,刘易斯主张通过工业化来实现经济发展,那是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
张培刚,男,湖北省红安县人,1913年生。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奠基人之一。
1934年夏武汉大学经济系毕业,1941-1945年就读美国哈佛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Agriculture and Industrialization”获得1946-47年度哈佛大学最佳论文奖和威尔士奖金,列入《哈佛经济丛书》第85卷,1949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1969年美国再版。1951年译成西班牙文在墨西哥出版。中译本于1984年由华中工学院(现改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此书被誉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1946年夏张培刚回国,任武汉大学教授、经济系主任;1947年兼任前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48年任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顾问。解放初期任武汉大学校委会常委兼经济系主任,代理法学院院长。1952年底调华中工学院,负责建校规划工作;后任社会科学部主任,经济研究所所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名誉会长,中美经济合作学术委员会中方主席。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