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标签:描述]
“11月14日,我收到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传票,黄光裕、杜鹃证券内幕交易责任纠纷案12月15日开庭”,负责该案的律师张远忠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候表示。
据了解,黄光裕及其妻子杜鹃内幕交易罪被法院认定后,有投资者认为黄光裕夫妇的行为使其股票受损,将对方起诉索赔损失。
张远忠告诉记者,第二批起诉索赔的投资者有4人,索赔金额达700余万元,包含此前撤诉的李岩,他此次索赔将高达89万余元,与其他投资者索赔内容基本相同,主要包括股票交易的差价、佣金、印花税以及利息等。他在昨天收到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的开庭传票,由于法庭需要分别审理每个原告的诉求,四个案件将由两个合议庭分别审理。
2010年8月3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显示,黄光裕因内幕交易罪、非法经营罪和单位行贿罪,被处有期徒刑14年以及罚没8亿元人民币。
此案中,内幕交易案最受律师界关注,因为很有可能在刑事诉讼结束后,会有中小投资者和代理律师对黄光裕提起民事诉讼。
李岩成为起诉黄光裕的“第一人”。其诉讼书中显示,李岩在2007年购买中关村股票后造成的损失与“黄光裕当时在中关村的内幕交易有明显关联”。但就在开庭当日,该案代理律师张远忠突然变更诉讼请求,审判长随即决定休庭。之后,索赔金额提升至数十万,而李岩又突然撤诉。
2011年9月21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吴某等4人诉黄光裕证券内幕交易责任纠纷案。对于本案最大的争议在于如何界定赔偿金额。
《证券法》第76条规定:“内幕交易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但业内律师认为,在该法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相对确定的计算方式。广州经天律师事务所郑名伟律师对此解读称,“按内幕信息对证券价格涨跌的影响,可分为‘利多’和‘利空’信息,其对投资者损失的计算方式也不一样。黄光裕中关村内幕交易案是利多型的内幕交易,按‘利多’型的计算方法,在2007年4月27日至同年9月28日期间,有两类受害投资者符合索赔条件,一类是以低于10.91元价格卖出中关村股票,一类是以高于10.91元价格买入中关村股票。”但张远忠认为此案不能如此简单计算。
据资料显示,此次对黄光裕内幕交易的诉讼是国内迄今为止第三起,前两次分别以原告撤诉和败诉结束。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