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标签:描述]
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图片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摄影:步恩撒)
【中国企业家网】(编者按)破产、被收购、要退市,接二连三的负面新闻让作为浙商领袖式人物的宋卫平,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理想主义者、不能容忍自己所造房子存在一点点瑕疵、足坛“反黑斗士”,这些都被认为是极具宋卫平特色的个人标签。现在的宋卫平在媒体眼中成了“悬崖边的贵族”。
“‘绿城是申请破产了吗?’按时髦一点的说法,这真是个冷幽默。”针对网传绿城集团将破产,宋卫平连夜发千字文辟谣。“对于企业来说,命运只有两个字,生、死,无他。我们所能探讨的,是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如何找出一条活路,穿越寒冬。”宋卫平通过一篇博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绿城目前尚安好,一切在可控范围之内。
以下为宋卫平的经典语录部分整理:
1、中国的房地产企业没有发展模型,也没有融资模型。我们永远不可能很安定。——摘自《中国企业家》封面故事《绿城:悬崖边的贵族》
2、其实绿城无需引起大家如此大的担忧。一方面,绿城在努力抓销售,另一方面,我们有腾挪的余地,可以出让一部分项目的股权解决资金上的问题。绿城对危机并非没有预案,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在我们可控范围内。我们有足够的信心,与行业一起,度过寒冬。绿城离破产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此间,无论如何,我们决不放弃绿城所秉持的理念,走正道,尽人力,听天命。——摘自绿城集团官方网站《宋卫平:从绿城“被破产”说起》一文
3、企业左右不了市场,正如人力不能真正战胜天命。对于企业来说,命运只有两个字,生、死。无他。我们所能探讨的,是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如何找出一条活路,穿越寒冬。
今天我将这个问题提给自己、提给行业内人士,也提请有关部门审视,是想强调,市场若一直处于如此萧条状态,停留于谷底,恐怕一些企业真就会走上绝路。销售不畅,加上信贷紧缩,一个最符合逻辑的推断就是企业过不了年关。届时,有的企业或许申请倒闭,有的则是开发商跑路,更有甚者,怕有更多的悲剧要发生。然而,我们却又不能回避,在房地产行业的河流里,那些原本稚嫩而可爱的虾米们,它们能经得起更长久的考验吗?——摘自绿城集团官方网站《宋卫平:从绿城“被破产”说起》一文
4、在一个人品比我差、学问比我差的人手下工作,是我人生的奇耻大辱。——摘自《乔布斯、堂·吉诃德、嵇康和杨过》一文,1980年代宋卫平在浙江舟山党校当老师曾对学生说过这样的话,随即下海。
5、我们相信,政府可以把握大局,站在更高远的立场上为整个房地产行业谋生路。一切,都有改善调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或许会经历一些苦痛,但最终,我们相信所有的努力都应该得到回报。相信,天道酬勤,这,应该是这个社会的主旋律。——摘自绿城集团官方网站《宋卫平:从绿城“被破产”说起》一文
6、为什么我不愿意提降价,因为企业不能贱买自己的产品,这是对经商法则的一种尊重,也是对社会财富,对我们员工,产业链里这些人的劳动和才智的一种尊重,所以不能随随便便就降价,这不是负责任的一种做法。
如果真要降价怎么办?理论上我只会针对我的老客户降价。至于新客户也很简单,你找一个老客户写一个介绍信。因为我们的老客户太多了,我们不是一个项目,我们全国有一百多个项目,在杭州我们开发十几年。
——摘自《南方周末》《宋卫平:绿城绝不会比大部分开发商破产得早》一文
7、首先努力做销售,把房子卖出去;其次,如果这个不够有效,就看看能不能腾挪掉几个项目;最后,如果前面的手段都不奏效,那就直接把价格降到底,所有的房子都卖完,以后就不再做房地产了。绿城不会死在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前面。——摘自《宋卫平:绿城不会死在前面》一文
8、我觉得挺好玩的,就没有把它当成一回事,因为写这篇报道的是足球记者。我当时都没有想要就这个问题,去跟媒体做一个说明,两三句话就打发过去了,讲的轻一点呢,人家可能一个幽默,那天可能是另外一个4月1日。——摘自《南方周末》《宋卫平:绿城绝不会比大部分开发商破产得早》一文,记者采访宋卫平听到像海航30亿收购绿城的事情,他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9、这个没有办法把控,如果拼命把控住风险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绿城。如果你不尽量多做一些,不尽量把这个队伍做强大,把我们的产品线做丰富,把很多项目做得更多一些,是不会有今天的绿城。如果绿城缩小规模到现在的1/3和1/2可能会比较稳健,但我个人认为,我们没有尽力。
我们公司里有一句话叫做走正道、尽人意、听天命,就是你尽力去做。有钱就去买地,不但是自己有钱,可能还和合作伙伴一起凑钱,也用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钱。对于飞涨的地价,我们开玩笑说过,两年前买一千亩,做完一轮后你发现利润和本金加起来只能够买一百亩,再过四年发觉只能买十亩,做完十亩的时候,发现钱就够一亩地、一分地了,那时候房企就应该关门了,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宋卫平接受《南方周末》采访谈绿城是否仍旧追求爆发性的增长,忽略了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增长,没有将财务安全放在首位
10、有能力的时候就多做一点,没有能力的时候少做一点,环境好的时候多做一点,环境不好的时候,要壮士断臂,也只能壮士断臂了。如果环境再不好,很多企业都倒闭的,我们跟大家一起倒闭,也不丢什么脸,但是你放心,以我们的能力不可能倒闭得比大多数人早,这点能力我们总是有的。——宋卫平接受《南方周末》采访,谈是否实现了曾声称两年内要做到千亿,向万科看齐的目标
11、今天的问题,不是我们企业本身健康不健康的问题,是环境的问题。再一个彪形大汉,到冬天还是要穿棉袄的,在夏天也让你穿棉袄,他怎么受得了,所以是一个环境的问题。总结下来还是要再重申,发展是硬道理,大家不应该这么过日子,不应该把企业逼到银行贷款贷不到,要向高利贷借,借了以后再还,然后再借高利贷,总有一天企业家都要跑路的。
现在的政策环境下,风险管控再有本事的人,都没有办法了。一般的风险管控我们岂有管不好的道理,但是这种环境又哪里是人可以适应得了。就好比开车,这辆车让高超的人可以开到120码平安到达,很安全,很舒适;但让一个拙劣的驾驶员,一会加油门,一会踩刹车,跌跌撞撞,60码也很难控制。
——宋卫平接受《南方周末》采访,谈2008年曾发生市场动荡,历史是否会重演
12、多的时候六七个小时,少的时候四五个小时,睡一两个小时的也有,睡八九个小时也有,目前这个环境并不构成对生活里一般状态的影响。学历史的人见过多少历史上的波浪起伏。现实生活里经过了2005年、2008年这种工作上所碰到的事情,几乎习以为常,无非是担忧:这样浪费掉了时间,这样不应该有的折腾,对社会、对企业是巨大的破坏和杀伤力。你本来可以做的好好的,像安置房的问题早十年做不就行了。
不是说我不感到目前的压力和困难,我是想,凭着自己对社会变化的认识以及努力工作,我们还是有非常大的可能和概率挺过去的。即便退一万步讲,走正道,尽人力,听天命,也就如此罢了。
——宋卫平接受《南方周末》专访,谈每天休息多长时间(以上语录均摘自公开内容)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