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是数据最大的国家,整个社会步入云这个时代,是真正地迈入了知识社会。
《21世纪》:听说宽带基金正与中国电网合作,你们将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应用?
田溯宁:原来的电网是单向的,要改造成双向网络。现在电用了多少,什么时候用的,什么设备用的,哪片区域用的,没有人知道。杨致远投资一家公司,三个人创立的一家公司,租用亚马逊的设备,做了一套软件,能把星巴克里的用电数据收集起来进行分析,星巴克总部就知道多少电是咖啡机用的,多少是空调用的,多少是照明用的,把用电量进行优化,这样能节省用电20%。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把通过智能电表获取的海量数据进行适时分析,这样实时的数据分析是过去甲骨文的数据库无法实现的。
《21世纪》:哪些行业可能用到云计算技术?
田溯宁:比如交通,基本上没有什么智能可言。比如北京三环里哪个出口的流量比较大,今后都应该适时收集回来,然后告诉每一辆车,如何选择自己的路线。从技术上来讲,这并不是难事。google map(谷歌地图)都已经能做得那么好,按理说北京市政府的云应该做得更好。停车场是不是有位置,数据都可以收集,适时告诉周边行驶车辆。
通过云计算,我们建设一个更加智能的城市。云是基础设施,就像电没有发明之前,世界是黑暗的一样。云没有出现以前,我们的环境是不智能的。
《21世纪》:现在各地都在建云计算基地,会不会构成重复建设?
田溯宁:北京有了祥云计划,上海有云海计划。每个地方都在推广,每个地方模式不同,但核心的模式是一样的。
云将来是整体的,又是具体的。各地的云计算服务就像银行,有国家银行,也有地方银行,既是集中的,又是分布的。
《21世纪》:政府在云计算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田溯宁:政府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量:一是市场推动,比如政府的信息公开,建立政务云。二是政策规划,下一步云计算要发展,要订立很多规章制度,包括数据拥有权问题、隐私问题,应该前瞻性地提出中国的数据法。三是政府要比较擅长产业的规划,比如园区的规划,与企业密切配合,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或者说,政府要成为应用者、关键法律的制定者、产业的规划者。
《21世纪》:云计算资源对一个国家来说,有多重要?
田溯宁:未来每个人都是数据人,尤其知识工作者,每个个体一生下来数据就伴随着我们,生下来脉搏的跳动,心脏的状况,这是健康状况;你的第一个作业,第一个短信,第一封情书,积累起来是了不起的财富。有人预计,每一个人一生积累起来,有1000个T的财富。
中国是数据最大的国家,整个社会步入云这个时代,是真正地迈入了知识社会。“big data”(海量数据)是我们这座楼(北京云基地)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包括我们的软件,服务器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怎么能够管理存储今天难以想象的海量数据,而且十分便宜。
列宁曾经讲过,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电气化,他把电的发明放到了这样的一个高度。
对比工业文明,我认为计算机主机的发明相当于蒸气机的出现,交通网络的出现相当于互联网的出现,而云计算的出现相当于电的发明,电气化时代到来,标志着工业文明已经基本完成了。
云计算也一样,云计算实现,知识社会就会实现。
未来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数据库,这个国家在世界上也就等于不存在了。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