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庄逢甘,2010年11月8日2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静 新华网消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高级技术顾问庄逢甘,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11月8日2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据了解,庄逢甘生于1925年2月,江苏省常州人。1947年,庄逢甘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和数学学位,师从国际著名流体力学家李普曼教授,并得到钱学森教授的指导。1950年,他获得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
1950年8月,庄逢甘毅然放弃了在美国已经获得的荣誉、地位和优裕的工作、生活条件,满怀振兴中华的宏图大愿,回到祖国。
从20世纪50年代起,庄逢甘主持了中国航天空气动力学试验基地的规划和建设,为中国的航空、航天以及导弹武器的气动试验和研究设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64年国防科委成立以钱学森为组长、庄逢甘等为副组长的空气动力学专业组,对全国空气动力学试验基地的设备建设做了全面规划,奠定了中国航空航天空气动力学发展的基础,对中国飞机、导弹、运载火箭、卫星等各种飞行器的气动试验和研究设计起到了重要作用。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远程火箭及返回式卫星成为航天工程新的发展目标,再入气动研究成为关键技术之一。作为航天型号气动研究的带头人,庄逢甘组织力量攻克了再入飞行器的气动、防热等多项重大技术关键,为中国远程火箭的飞行试验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20世纪80年代后,庄逢甘全力投入到中国空间计划发展蓝图的制定中去,亲自主持载人航天空气动力学关键问题研究,准确提出载人航天涉及的空气动力10大关键课题,积极促进和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立项和论证。
航天科技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庄逢甘一贯治学严谨、工作认真,对空气动力学技术做出多方面开拓性贡献。而且,他重视与青年同行的合作,注意培养新生力量和发掘人才。他为人正直,谦虚谨慎,廉洁奉公。他的为人、治学和为师,在中国航天堪称典范,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尊重和爱戴。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