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电气(GE)公司总部:美国创立时间:1892年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创新亮点:“反向创新”
作为一个领域横跨航空、能源甚至医疗保健的跨国巨头,GE去年提前实现了减排目标,并将绿色产品的营收比例提高到20%.而现在,这家公司价值170亿美元的医疗部门也努力实现这个魔术。
“更高品质的医疗产品并不一定意味着更高的成本,”该部门的负责人说,“我们相信有利于社会大众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就会有利于生意。”去年,他们通过以下几项创新来实现这个承诺:● 口袋大小的超声波扫描仪,使得基层医生也可以作出以前需要专家才能作出的诊断。可以降低整个医疗体系的成本。
● 以在新兴国家和偏远地区使用为宗旨,MAC400和800超级移动ECG机的出现,使得复杂的心脏评估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 集成电子医疗记录系统将病人的完整医疗历史记录转化成清晰、安全且容易获取的电子格式,更有效减少错误的发生。为了鼓励医生使用这套系统,GE金融还特别推出了无息贷款计划。
● 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合作,GE创建了一个电子数据库,为医生提供最新的治疗手段,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而通过与电子医疗记录系统的结合,这个数据库还可以比较大量病人的治疗历史,得出最吻合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案。
● GE与英特尔宣布共同投资2.5亿美元开发家庭监测技术,GE负责市场与销售。
《东企》:您心目中的世博会是什么?世博与您的企业有什么关系?
李国威(GE中国区公关传播总监):世博会是一场展示人类科技创新和文化多样性的盛会。
GE公司参与世博会的历史可追溯至1876年。GE的创始人托马斯。爱迪生在费城世博会上展示了他的发明——电报机。爱迪生的一系列杰出发明诸如发电机、留声机和电灯泡也在之后的几届世博会上相继亮相。
2010年,GE以美国馆首席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了上海世博会。GE将在美国馆和城市未来馆展示多元化环保和医疗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水处理、智能电网、环保机车和飞机发动机,以及数字医疗诊断成像解决方案,这些技术为人类目前面临的重大可持续发展难题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GE参与上海世博会还有其特殊背景,由于经济危机和美国法律规定政府不能出资参展世博的条款,建造美国馆的计划一度面临流产,但以国务卿希拉里为首的有远见的美国政治家坚持认为美国不能缺席世博会,呼吁企业界提供帮助,GE是最早响应希拉里号召的几家公司之一,最终我们成为美国馆的首席合作伙伴,可以说GE的这次行动超越了普通商业赞助的意义,为加强中美经贸和文化关系做出了贡献。
《东企》:对于世博,您最大的观感是什么?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
李国威:这届世博会对可持续发展的注重令人印象深刻,这不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但这一次包括GE在内的参展者不仅展示了对绿色未来的憧景和想像,而且推出了各种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大规模商业应用的路径。这显示着我们已经处于真正绿色工业革命的前夜。
另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本次世博会的重中之重,而GE的“健康创想”与“绿色创想”战略中许多解决方案都旨在解决现代都市情境下的环境与医疗挑战,可以说我们公司的宏观战略和这次世博会的主题高度匹配。
《东企》:您如何理解“创新”的概念与内涵?及其与世博的关系?
李国威:从企业的角度讲,创新是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或者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企业的创新活动主要形式包括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
世博会从1851年创立以来,一直定位为各类科技创新的展示和推广平台。通过把同时代的创新成果汇总在一个场合进行集中展示,世博会既促进了创新者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启发,又进一步推动了各类创新成果的改良和商业应用。
《东企》:GE最为推崇和看中的是哪一层面的创新?
李国威:130年来,GE的创新活动涵盖范围很广,尤其在过去的四十年间,我们的企业业务组合和结构几乎每隔十年都会发生大的变动,这意味着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要进行管理方式和企业组织方面的创新,从GE的经营业绩来看,这些创新活动都是高效和成功的。
在过去一个世纪里,GE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也经历了数轮创新,这些创新引领GE从上世纪初一个单纯的照明设备生产商逐步转变为一个以环境和医疗解决方案为业务支柱的多元化企业。GE在过去6年里相继提出了“绿色创想”和“健康创想”两大战略,奠定了我们未来20年里发展的主轴。
作为一个雇用了4万名科学家、拥有5个全球研发中心的跨国公司,GE几乎一刻不停地在进行着科技创新,我们研制了数以万计的高科技产品,包括高效环保的飞机发动机,高效低耗的发光二极管(LED)照明设备,低辐射高清度的CT机,能效超群的混合动力火车机车,我们的科技创新包罗万象。
《东企》:GE在创新方面有何独到之处?具体表现为?
李国威:GE目前正在扩大“反向创新”理念的实践。目前,跨国企业的全球研发体系大都遵循着自上而下的传统,由位于发达国家的总部根据发达国家市场的需求制定研发计划,调动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科研力量进行协同研发,研制出的产品首先满足发达国家市场然后再经过一些设计上的微调后投放到发展中国家市场。
GE正努力打破这一体系,实现自下而上的研发;由位于新兴市场的本土研发力量自由地按照当地市场需求设计产 ,在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前提下,再反向销售到发达国家市场。GE希望通过这一变革,真正实现自己在新兴市场的本土化,应对世界经济秩序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GE“反向创新”已经结出了很多丰硕的成果。比如我们根据中国农村医疗市场特点,所推出的便携式超声波检测设备,在全球都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
GE专门设置了“在中国,为中国”专项基金,专门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研发当地客户所需要的产品。每年拨款支持GE中国研发人员的反向创新实践,2008-2009年该基金拨款总额达到4500万美元,2010年预计拨款3000万美元。
《东企》:创新给GE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分两部分来谈)?
李国威:创新让我们捕捉到了过去100年里技术进步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并创造出了许多过去并不存在的增长机会,为我们的股东不断地带来了新的价值,实现了GE 130年的长盛不衰。GE最近大力倡导的反向创新不仅为公司在新兴市场创造了机遇,也为新产品进入全球市场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为了实现创新,我们必须长期对自身商业行为进行积极的内审和反思,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还必须对客户和市场进行坚持不懈的研究,只有先发现和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设计出能被接受的解决方案;即便在经济下行的时期,公司仍必须坚持对研发的投入(2009年GE工业部门收入的5%被用于研发)。要在公司行为层面长期保持这样进取心和探索精神,这是GE百年创新历程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中国,如何吸引到优秀的研发人才,如何有效地开展培训计划,如何创造好的研发环境激励和留住好的研发人员,都是我们在不断探索的课题。
《东企》:GE目前最期待和亟须突破的创新点是?
李国威:与“健康创想”战略相关的医疗服务解决方案创新,是GE目前最期待的技术创新突破领域。
GE通过“健康创想”战略,计划在2009-2015年内投资30亿美元开发至少100项能够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覆盖率的技术创新。
《东企》:如何平衡和解决“创新的代价”与“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李国威:首先,GE长期以来重视研发投入。比如去年虽然面临经济危机的巨大挑战,我们对研发的投入不降反增。业务也从这样的长期投入中获得了实在的回报,确保了公司技术龙头的地位。其次,GE同时非常谨慎地控制科技创新的成本和周期,根据每个项目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管理,同时在前期准备工作时对每个立项进行充分的评估,深入掌握风险和其蕴涵的商业机会,根据这些因素来决定我们的投入。
《东企》:如何定义与评价GE在创新方面的成功?
李国威:GE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创新源源不断的企业,除了持之以恒的资金投入和保持长期进取精神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树立并保持公司创新文化,是否具备创新精神是GE评价员工的一个重要标准,无论该员工是否在研发部门工作。
《东企》:对于中国经济“从投资为主转向创新驱动”这一问题,您如何看?您的企业在这一方面,能够给其他企业提供什么样的经验参考与借鉴?
李国威:我们认为从投资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使经济向产业链上游发展对包括GE 在内的技术型企业是有利的,这能给所有技术导向型的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形成良性循环。例如最近开展的C919大飞机项目就让GE这样的公司有许多机会参与其中,提供各种产品和技术,并通过项目实施与合作达到人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
我们和中国企业之间是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
说到经验,GE最重要的心得是培育并鼓励所有员工的创新精神,并从员工评价体系着手切实推进这项工作。创新不仅仅是研发人员的工作,更是经理人乃至普通员工所要遵循的理念,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建立真正的公司创新文化,实现真正的创新驱动。
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展研发也将最终使中国企业受益。通过联合研发合作项目等等,中国本土企业可以借鉴跨国公司的研发模式,改变旧有的观念和思路,了解世界领先的研发流程,少走弯路,能更快提升自主研发水平。
3M总部:美国创立时间:1902年董事会主席:George W. Buckley创新亮点:鼓励员工冒险作为美国馆的首家创新赞助商,3M拥有优秀的创新体制和百年创新文化的积淀,是一家以创新闻名于世的多元化企业。在这个百年企业里,创新无处不在。不论是研发人员,还是管理、服务人员,创新总是他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发现和演绎创新,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产品和技术创新的神话,从而将整个公司推上了“创新之王”的地位。以下列举了3M几大经典的创新体制和文化:● “15%时间”法则在3M,每个员工都有15%的工作时间可以用在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或计划上,甚至可以申请基金作为研发费,不管这个项目是否能马上带来直接效益。
● 量化成果3M通过计算过去四年中商业化的新产品在公司整体收益的比例来衡量它投入的研发资金是否物尽其用。每年3M公司将全球销售收入的约6%投入相关技术领域和产品应用的研发, 过去五年总计投入55亿美元。目前3M公司平均每年都会推出500多个新产品,35%的销售额来自于过去四年里新开发的产品。在过去的100年中,3M开发了六万多种创新产品,平均每2天推出3个新产品,并对现有产品不断更新换代。
● 卡尔顿奖 (Carlton Award)
3M给每个员 工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其中最为著名的“卡尔顿奖”设立于20世纪60年代,用以奖励在科学上获得重大突破或做出杰出贡献的3M科学家。
● 技术卓越及创新奖(Circle of Technical Excellence & Innovation)
每年有近30位员工获奖。发奖的形式非常隆重,不管获奖员工在什么地方,公司都会出钱让他和一位家人飞到美国,然后用公司的专机带他们到3M公司的会议及度假胜地Wonewok(邻近Rapids 公园),参加为期四天的盛大的颁奖典礼,享受几天近乎明星一样的待遇。所以“全球技术卓越及创新奖”有3M的奥斯卡奖的称誉。
● 起源基金(Genesis Grant)
设立于1984年的“起源基金”, 是3M为那些被正常申报程序判死刑的创意提供第二次机会的奖金。迄今为止,该基金为3M的70多个项目提供了资助,总金额超过350万。
● 科技论坛3M所创立的科技论坛为3M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师提供了交流创新经验的平台。
● 独特的企业文化在3M冒险和创新是被鼓励的,这是3M 的企业文化,就像3M 的精神领袖麦克奈特(曾任CEO) 1941年讲过的:我们容忍员工犯错误,只要他的动机是好的。
●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是所有3M的点子都是来自于实验室的。3M非常强调生产出与市场紧密接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产品。公司销售代表和市场人员随时随地地倾听消费者的需要。公司定时组织调查,及时找到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为消费者服务的解决方案。
华为总部:中国创立时间:1988年总裁:任正非创新亮点:4G崛起
2009年,华为超越阿尔卡特-朗讯和诺基亚-西门子,成为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商,全球市场份额翻番,达到20%.更让业界震惊的是,华为赢得了世界首批4G网络——挪威4G移合同,在爱立信和诺基亚-西门子的北欧大本营抢走一份大合同。在价格优势外,华为的技术实力也在逐渐显现,即便是在最发达的市场,也不输于人。去年华为总收入215亿美元,增长17.5%.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