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的光环

2010-04-27 00:00:00 | 作者: 莫震宇来源:《东方企业家》

    中国车市不仅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而且还可能是全球最赚钱的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发布的数据,中国第一季度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76%,至352万辆。几乎所有的汽车品牌在被问到第一季度的销售业绩时,都笑得合不拢嘴,如果增长幅度没有超过50%,都根本不好意思拿出来说。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甘文维(Kevin Wale)表示,出人意料的强劲增长——中国政府针对购置小排量车的税收优惠政策已经减半——将使通用得以实现其2010年在华销售200万辆的目标,较原计划提前了4年。而就在去年,中国汽车产销规模历史性地位列世界第一,千万辆车市规模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地吸住了全球所有汽车跨国公司。而且,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中国不仅再是增长潜力的市场,而是实实在在的利润来源地。中国已经成为大众、宝马、奥迪以及起亚等诸多车企的第一市场。

  而各路车企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从北京车展就能明显看出。全球所有汽车跨国公司都投入巨资参加本届车展,并都将本届车展定位为最重要的全球A级车展。从这个数字来说,2010年北京车展可以说是规模空前。也从事实上表明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地位。

  据北京车展组委会介绍,今年的北京车展展出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左右,这个规模不仅远超展出面积不到10万平方米的日内瓦、巴黎等车展,也远远超过了法兰克福车展。首发车的数量更是衡量车展规格的标志之一,而本届北京车展的展车数共计990辆,其中全球首发车89辆,包括国内厂家全球首发车75辆、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14辆。跨国公司在本届车展将发布亚洲首发车41辆、中国首发车35辆。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首次将自主品牌首发车列入“全球首发车”的名单里。北京国际车展将是一个展示自主品牌的大舞台。14辆全球首发车中有北京现代RC、通用雪佛兰Volt MPV5概念车、新一代大众辉腾、宝马5系加长版等,奥迪、本田、福特、现代、奔驰、保时捷、法拉利、兰博基尼等世界著名车商也均有新车在本届车展全球首发,创历史新高。此外,本届车展上还将有65辆概念车参展,其中跨国公司37辆。同时还将有95辆新能源车现场展示,成为车展新的亮点。意大利杜卡迪公司还将展示2辆亚洲首发摩托车。同样,各跨国公司的CEO或董事会重量级人物几乎全部到场。

  规模庞大

  中国汽车市场的最大特点可能是,不仅规模庞大,而且还能在庞大规模的基础上以高速增长。虽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堵车十分严重,但二三线城市的马路上还是比较空的。按照汽车行业分析师的观点,根据日本、韩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经历分析,我国已经进入了第二个高速增长期,2009年就是第二个高速增长期的起点。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汽车市场已经由结构性增长转变为全面增长,增长动力由政策驱动转变为政策和经济双因素驱动。据预测,2010年汽车总需求将增长15%以上,乘用车需求将增长20%.一位自主品牌企业的老总在亲自到农村调研后发现,“中国家庭对于汽车的渴望是你无法想象的。”而同样来自一家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的董事长也很直白地指出,“趁着现在市场好的时候要赶紧抢市场。”令这位备受业内人士尊敬的董事长如此焦虑的,是国际汽车巨头对中国市场的不断加码。菲亚特通过与广汽合资重返中国,上海通用新赛欧将合资车价格拉低至6万元区间,大众将在华南再建工厂,福特将在重庆的一家新厂制造福克斯,该厂将于2012年投产。

  如今,在汽车全球化竞争的语境下,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和潜力几乎成为中国汽车业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竞争优势。就在吉利准备收购沃尔沃的过程中,中国市场也被李书福拿来当做说服对方的重要筹码。

  大而不强

  不过,这个优势并非是中国汽车的专利。伴随着经济复苏,美国汽车市场随时可能重新上量,而与中国同被称为“金砖四国”的印度,也有可能在今后的时间里奋力追赶。就像中国汽车业的通病一样,中国车市同样也面临着“大而不强”的顽疾。

  抛开车型的分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市场仍然是拼价格和拼外观的初级市场,而对于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等新技术的运用,市场接受度还很低。

  去年车市的大涨一方面也能体现出市场对于政策的依赖程度还很高,而过多的政策扶持和调控都是市场不够成熟的表现。

  另外,汽车消费的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汽车“三包”迟迟不能出台,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真正的保护。尤其是在丰田召回事件后,所暴露出来的缺乏汽车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和不够严格的汽车召回制度,都会损害消费信心。

  如果不能改善这些问题,中国能在全球第一市场的宝座上坐多久?这个问题从中国成为销量冠军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被人问起。然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不再重要,因为从那一天起,这个世纪已经成为中国的世纪。

  应该说,销量并不能够衡量一切,我们更为看重的不是第一能够维持多长时间,而是全球第一市场给中国汽车业所带来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投资项目落户中国,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运用在中国,越来越多的研发中心进驻中国,而中国的汽车企业也越来越多地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在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市场之后,通过与国际品牌的短兵相接,不少自主品牌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一些自身的不足、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的重要性,开始追求精品意识。吉利汽车已不再生产4万元以下的低价车,长城汽车也提出要打造“中国车”的品牌形象。

  大市场使中国汽车工业摆脱了只追求销量的初级阶段,追求品质、打造品牌成为本土汽车制造商的共同诉求,中国已开始向汽车强国迈步。

    中国车市不仅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而且还可能是全球最赚钱的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发布的数据,中国第一季度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76%,至352万辆。几乎所有的汽车品牌在被问到第一季度的销售业绩时,都笑得合不拢嘴,如果增长幅度没有超过50%,都根本不好意思拿出来说。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甘文维(Kevin Wale)表示,出人意料的强劲增长——中国政府针对购置小排量车的税收优惠政策已经减半——将使通用得以实现其2010年在华销售200万辆的目标,较原计划提前了4年。而就在去年,中国汽车产销规模历史性地位列世界第一,千万辆车市规模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地吸住了全球所有汽车跨国公司。而且,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中国不仅再是增长潜力的市场,而是实实在在的利润来源地。中国已经成为大众、宝马、奥迪以及起亚等诸多车企的第一市场。

  而各路车企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从北京车展就能明显看出。全球所有汽车跨国公司都投入巨资参加本届车展,并都将本届车展定位为最重要的全球A级车展。从这个数字来说,2010年北京车展可以说是规模空前。也从事实上表明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地位。

  据北京车展组委会介绍,今年的北京车展展出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左右,这个规模不仅远超展出面积不到10万平方米的日内瓦、巴黎等车展,也远远超过了法兰克福车展。首发车的数量更是衡量车展规格的标志之一,而本届北京车展的展车数共计990辆,其中全球首发车89辆,包括国内厂家全球首发车75辆、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14辆。跨国公司在本届车展将发布亚洲首发车41辆、中国首发车35辆。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首次将自主品牌首发车列入“全球首发车”的名单里。北京国际车展将是一个展示自主品牌的大舞台。14辆全球首发车中有北京现代RC、通用雪佛兰Volt MPV5概念车、新一代大众辉腾、宝马5系加长版等,奥迪、本田、福特、现代、奔驰、保时捷、法拉利、兰博基尼等世界著名车商也均有新车在本届车展全球首发,创历史新高。此外,本届车展上还将有65辆概念车参展,其中跨国公司37辆。同时还将有95辆新能源车现场展示,成为车展新的亮点。意大利杜卡迪公司还将展示2辆亚洲首发摩托车。同样,各跨国公司的CEO或董事会重量级人物几乎全部到场。

  规模庞大

  中国汽车市场的最大特点可能是,不仅规模庞大,而且还能在庞大规模的基础上以高速增长。虽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堵车十分严重,但二三线城市的马路上还是比较空的。按照汽车行业分析师的观点,根据日本、韩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经历分析,我国已经进入了第二个高速增长期,2009年就是第二个高速增长期的起点。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汽车市场已经由结构性增长转变为全面增长,增长动力由政策驱动转变为政策和经济双因素驱动。据预测,2010年汽车总需求将增长15%以上,乘用车需求将增长20%.一位自主品牌企业的老总在亲自到农村调研后发现,“中国家庭对于汽车的渴望是你无法想象的。”而同样来自一家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的董事长也很直白地指出,“趁着现在市场好的时候要赶紧抢市场。”令这位备受业内人士尊敬的董事长如此焦虑的,是国际汽车巨头对中国市场的不断加码。菲亚特通过与广汽合资重返中国,上海通用新赛欧将合资车价格拉低至6万元区间,大众将在华南再建工厂,福特将在重庆的一家新厂制造福克斯,该厂将于2012年投产。

  如今,在汽车全球化竞争的语境下,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和潜力几乎成为中国汽车业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竞争优势。就在吉利准备收购沃尔沃的过程中,中国市场也被李书福拿来当做说服对方的重要筹码。

  大而不强

  不过,这个优势并非是中国汽车的专利。伴随着经济复苏,美国汽车市场随时可能重新上量,而与中国同被称为“金砖四国”的印度,也有可能在今后的时间里奋力追赶。就像中国汽车业的通病一样,中国车市同样也面临着“大而不强”的顽疾。

  抛开车型的分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市场仍然是拼价格和拼外观的初级市场,而对于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等新技术的运用,市场接受度还很低。

  去年车市的大涨一方面也能体现出市场对于政策的依赖程度还很高,而过多的政策扶持和调控都是市场不够成熟的表现。

  另外,汽车消费的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汽车“三包”迟迟不能出台,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真正的保护。尤其是在丰田召回事件后,所暴露出来的缺乏汽车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和不够严格的汽车召回制度,都会损害消费信心。

  如果不能改善这些问题,中国能在全球第一市场的宝座上坐多久?这个问题从中国成为销量冠军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被人问起。然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不再重要,因为从那一天起,这个世纪已经成为中国的世纪。

  应该说,销量并不能够衡量一切,我们更为看重的不是第一能够维持多长时间,而是全球第一市场给中国汽车业所带来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投资项目落户中国,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运用在中国,越来越多的研发中心进驻中国,而中国的汽车企业也越来越多地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在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市场之后,通过与国际品牌的短兵相接,不少自主品牌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一些自身的不足、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的重要性,开始追求精品意识。吉利汽车已不再生产4万元以下的低价车,长城汽车也提出要打造“中国车”的品牌形象。

  大市场使中国汽车工业摆脱了只追求销量的初级阶段,追求品质、打造品牌成为本土汽车制造商的共同诉求,中国已开始向汽车强国迈步。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