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十年蜕变

2008-12-29 00:00:00 | 作者: 程苓峰、黄锫坚来源:《东方企业家》

10年,在人类的历史纪年中,只不过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对互联网所代表的新经济而言,过去10年却是非同一般的经历。在过去的10年中,是互联网改变了中国。但在未来的10年里,中国将如何改变互联网?

10年,在人类的历史纪年中,只不过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对互联网所代表的新经济而言,过去10年却是非同一般的经历。

1996年11月13日,张朝阳怀揣一张22.5万美元的支票在北京机场着陆,他用这些钱创立了搜狐的前身——爱特信信息技术公司,为中国人提供互联网接入和搜索服务。那时,王志东还在四通利方写软件,丁磊在广州一家小公司编程序,陈天桥则在上海陆家嘴的政府部门里做秘书。新浪、网易、盛大这些日后同样成为中国互联网脊梁的公司都还没有成立。

10年后的今天,他们已成为无人不知的网络英雄。更重要的是,他们打开了一条通道,从这个通道,越来越多的人发掘出一个新产业,一种新的创业观念,甚至是一个新的时代。

 

阳光财富

张朝阳的支票的来历,在当时足以让大多数中国人惊诧莫名:一个来自中国西北的小伙子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会议室里,向那些蓝眼睛高鼻梁、戴金丝眼镜的老外讲了一个神奇的故事,随后得到了这笔当时的巨额资金。

这是西方风险投资的概念被引入中国的第一个活生生的版本。张朝阳在1996年连续几个月游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两位老师—— 爱德华 ? 罗伯特和尼葛洛?庞蒂时所讲的故事就围绕两个词:互联网,中国。于是,他创建的公司,成了第一个西方风险资本与中国本土企业家精神结合的产物。

到1997年时,已开始有风险投资到中国寻找目标。从1996年迄今为止,共有数十亿美元风险投资落定中国,二十余家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海外上市或私募,融资几十亿美元,高峰时市值达200亿美元。当然,中国互联网的胜利不是天才的胜利。互联网是中国本土和西方资本市场结合最为紧密的一个产业,是与国际差距最小的一个产业,也孕育出几十位身价过亿的新贵富豪。

互联网的财富创造和过往有着截然的区别。“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创业的时候,看着小很多、你都瞧不上的公司能够轻易获得银行贷款、上市圈钱、从政府那里拿到资助,人的观念就会扭曲。因为有了互联网,有了纳斯达克,有了海外风险投资,理念和价值观才出现多元化。” 天使投资人龚虹嘉回忆他早年的经历。从1994年创立收音机品牌“德生”以来,龚虹嘉至少创立和投资了15家公司,涉及流媒体、智能卡应用开发等领域。IDG上海联创把他叫做“中国最优秀的天使投资人”。

此前,龚虹嘉曾邀请丁磊去自己的公司负责技术开发的工作,但丁磊拒绝了。随后他创建了网易。1999年,网易获得了海外风险投资,2000年上市,2002年走过网络泡沫之后开始盈利,2004年丁磊成了中国首富。龚虹嘉对此非常兴奋,他评论道,“网易这些公司后来走出困境是非常伟大的事情,一种相对阳光的做法博得了阳光财富。不靠收买谁垄断谁,就凭自己的创新能力。”龚虹嘉认为,通过互联网的创新,并经过海外资本的嫁接,使边缘的社会价值观慢慢回到了社会主流。“这对整个社会的进步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和我们的后代都会沿着这么一种思路去认识和塑造这个世界。诸如风险投资这样的创新体系、期权这样的激励制度、CEO/CFO/COO这样的权力制衡安排,都是经由互联网从西方引入中国商界的。”

 

产业大梦

历史的记忆,不应以成败论英雄。尽管暂时失败,但回顾中国互联网十多年历程,盛大的“盒子”战略依然是最具雄心的商业计划:以一家中国公司发起并主导,整合英特尔、微软、ATI、阿尔卡特、飞利浦、英业达等全球几十家顶级IT和电信企业的资源、从事一款暂名为“盒子”的“信息家电产品”的制造。它首次把中国的电信和广电两张大网连接起来,更重要的,它企图捆绑新浪的内容资讯、百度的搜索和音乐下载、易趣、淘宝和当当的电子商务、新东方的在线教育、证券之星的金融服务等等各种互联网应用,通过电视屏幕呈现在当今中国3.7亿户家庭面前。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一个令人胆寒的狂野企图。一旦成功,将对中国的互联网产业、电信产业、IT产业、家电产业、甚至传媒和文化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将把网络文化带进中国的基层社会组织—— 家庭。这个浩大工程背后的整合者,就是中国当时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上海盛大网络,它的主人,就是坐拥150亿纸上富贵的陈天桥。

2005年7月1日,陈天桥在青岛的全球消费电子展(CES)上首次演示了盛大的“盒子”。此后半年中,几乎和盛大有关的一切都打上了“盒子”的印记。但现实的阻力毕竟强大。2005年的盒子战略让盛大多头碰壁,甚至创下一个季度巨亏5个多亿的纪录。消费市场的冷淡反应,让盛大不得不关上“盒子”。2006年6月,盛大推出“盛大易宝”,其数字家庭战略也悄然转型。

观察家认为,数字家庭策略本身没有问题,不过盛大切入的时机有点早。而且数字家庭战略涉及家电、PC、互联网等诸多行业,虽然盛大是当时网游领域的老大,但显然号召力还不够。从近期公布的2006年年度财报来看,盛大又重新回到了中国网游概念龙头股的位置,也在财务上恢复了元气。

在发布2006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的分析师会议上,陈天桥也表示,2007年盛大继续加强网游主营业务和核心竞争力。看来,盛大的盒子梦想以及中国公司的雄图霸业,仍要到下一个10 。

 

倍受揉搓

1999年7月12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是在美国纳斯达克第一个上市的中国概念网络公司股。以此为标志,2000年4至7月,新浪、搜狐和网易相继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从此有了一个晴雨表。

在此后几年里,中国三大门户网站的股价和全球新经济一样,走了一条U字形的曲线。U字形的左边是互联网狂热在股市退潮的反映,底边是长达两年的互联网寒冬,U字形的右边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产业走出低谷重新崛起。

那两年真正救急的,是网站与中国移动通信增值服务市场的嫁接,但过于单一的盈利来源,无疑存在巨大隐患。

在这种合作模式下,中移动一皱眉,互联网就遭殃了。从2003年底的高峰到2004年七八月的低谷,纳斯达克的中国网络公司市值蒸发不下30亿美元。直接原因正是中移动对无线增值服务商(SP)违规行为的制裁,导致SP营收大幅减少,由此产生裁员并拖累周边产业。

另一方面,9个部门有针对网吧的管理权,文化部牵头整顿网吧。一大批“证照不全”的网吧被关,营业不能超过午夜12点的诸多规定导致大量网吧歇业,而众所周知,网吧是网络游戏、网上点播等互联网业务的生命线。

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很多问题,需要及时控制,这是实情,不过并非全部。

中移动在3年前开始推广梦网业务时,其数据业务中心只有几个人,缺资金、没品牌。为求快速发展,中移动借助QQ、新浪等成熟品牌搞捆绑推销,广发牌照,也对SP各种打擦边球的做法睁只眼闭只眼。梦网业务因此迅速井喷。

而在奠定数据业务的垄断地位后,中移动开始对一直违规不断的SP大肆打击,并减少牌照。同时,中移动成立卓望数码,以期自己进入SP,对数据业务归口管理。市场策略和权谋运用,可谓出神入化。而兔死狗烹,就是SP的下场。

随后主管部门认为以前的网吧又小又乱,难以管理,所以搞连锁,发牌照。10个全国连锁牌照发下来,定睛一看,中青网络、长宽、联通、首创、中录等等,全是名门望族,背景深厚。小网吧们要加盟连锁,先给10万“加盟费”!不过世事难料。连锁不得人心,小网吧普遍抗拒加盟…… 中科院吕本富教授说得明白,有中移动的垄断,SP就注定悲哀。要扭转局面,只能靠政策,牌照经济的含义在这里表达得非常清晰。

 

本土规则兴起

一个产业的转变,往往先在一些个体的境遇上现出端倪。谢文是中国互联网里不多的“可爱”的人。年纪一大把了,却时时充当安徒生童话里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天真小孩。“什么时候丁磊股份降到一半以下,张朝阳不当CEO,段永基不做董事长了,中国互联网就有救了。”如此惊世骇俗的言论就是老谢专利。10年之后的中国互联网,已不似当年那样真诚和阳光。业内气氛越来越奇怪和不宽容,越发让人失望,这背后,是本土习气甚至可称为本土病毒入侵的结果。

第一,家天下,及其变种。

在互联网公司中,家天下最明显的要数盛大,而搜狐则一直都是创始人独舞,不过近两年更甚。

第二,风险投资变质。

10年前的风险投资(VC)基本是从国外演练多年归来、遵守既定法则的人。但VC泛滥的今天,大量“土狼”加入,加上在本土市场摸爬滚打熟悉本土玩法之后,这个群体有点变质。

做法一:有的VC一旦发现看好的领域,就会找人成立一家公司,自己作为天使投资人投点钱,却占50%以上的股份。做得有点眉目之后,再让自己的东家VC投一笔大钱进来,自己抽身逃走。这种事一般要合伙干,比如一家跨国公司的前任高管和一个VC联手。

做法二:看好一家公司,准备投钱,但前提是,这家公司要另外开出一部分股份给自己私人占有,否则免谈。如果仅是免谈还好说,有些VC的做法是,人家要不答应,就到处说坏话,甚至威胁:你不干,就投你的对手!

做法三:做市。看见投的项目快不行了,就扶持另一家相似的起来“竞争”,造成产业红火的假象,引来不明真相的资本,这时趁机把手里项目出手 ……

VC是扶持创新起步的源泉,VC所带来的规则和血液将伴随一家公司整个的成长。而一旦VC这个源头变坏,整个产业就不可能健康发展,必定病态丛生。好多公司在拿到投资之后的情况反倒比拿钱之前更糟,要么高层变动频繁、要么流量不升反跌。

第三,运营手法败坏。

SP是流氓做法最猖獗的地方。内容涉黄、对用户蓄意欺诈,数不胜数。典型的心态是:想出一个打擦边球的方法,就先做,等几个月后运营商开始察觉要限制了,已赚够钱开始撤摊,或者开始琢磨新招数。

2006年另一轰动新闻是流氓软件。其实这首先来自流量作弊。所谓的流量联盟,就是搞假注册、假流量,比如在网吧里默认我的网页,让网民来看、我免你机时费。这相当于直接贿赂用户,花钱买流量,再用这个流量去骗VC的钱、或者联合VC私人去骗公家的钱。至于流氓软件就更普遍,强行安装、不能卸载、强行推送产品;再一种手法就是恶意点击竞价排名的广告,去骗Google和百度的钱。流氓的人加流氓的公司加流氓资本,形成一个流氓价值链。

Web2.0生不逢时,正好赶上这一批,所以至今没有美国MySpace那样的旗手冲出来。

回望10年,互联网的朝气已大大消磨。西方的游戏规则有孕育其生长的土壤和文化,进入中国来,气候不匹配,有些变异也许是意料之中的事。不过,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大环境里有小环境。不做家天下的公司也不在少数,腾讯、携程、阿里巴巴等,眼下都有健康的新陈代谢。也有眼光长远的创业公司,就坚决不碰 任何造假手段,认定那是“饮鸩止渴”。至于变质的VC,敢于明目张胆、以身试法的也只是一部分。

从摩根士丹利出来创业的魔石CEO张锐曾感叹说:“眼下是创业最好的日子,也是最坏的日子。最坏,是说风气很坏,好人难做。最好,是因为别人越是浮躁堕落,你越是坚持正路,那么喧嚣退却之后,你就会越凸现、机会就越大。”

网络行业与人生世道,大抵如此。

 

* 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

1. 新浪网
北京时间2000年4月13日晚10时,新浪(Sina.com)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正式挂牌交易,招股价定于17美元,开盘只升至22美元,当日报收于20美元上,较发行价仅上涨22%。2. 网易
北京时间2000年6月30日晚23时,网易Netease.com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收盘时网易股价跌至12 美元,跌破了15.50美元的发行价。最高筹资额为1.2亿美元左右。

3. 搜狐
2000年7月12日,搜狐股票上市后,开盘价为13.03美元,最高达到13.78美元,最低至12.68美元,截至收盘时为止(北京时间2000年7月13日早上4时),搜狐在美纳斯达克上市的发行规模为460万股,占其扩大后股本总数的15%。以每股13美元计算,搜狐此次共筹集资金5980万美元。

4. 百度
2005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在纳斯达克开始了其IPO之行——27美元的IPO股价曾一度暴涨5倍,达到了154美元,随后回落到了90美元,尽管如此它依然创下了纳斯达克5年以来的最佳业绩。总体算来,加上“福利股”,百度将共发售460万(4,604,244)股美国存托凭证,按照最高股票发行价,百度将通过首次公开招股融资最高达1.15亿(15,105,600)美元。

5.e龙旅行网
北京时间2004年10月28日晚,中国在线旅行公司e龙(Nasdaq:LONG)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交易,发行价为13.5美元,开盘价为22美元,开盘后即一路下跌,最低下探至13.96美元。截至北京时间10月29日凌晨纳斯达克收盘,e龙股价报收于14.4美元,首日交易涨6.67%,成交量为5,746,614股。
文件显示,e龙共发行了46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融资6210万美元。e龙的每股美国存托凭证相当于2股普通股。

6. 51job前程无忧
美国东部时间2004年9月29日早上10:58分(北京时间2004年9月29日晚10时58分),前程无忧网( www.51job.com)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挂牌交易,开盘价18.98美元,比14美元的发行价高近5美元。美国东部时间2004年9月29日下午3:59分(北京时间2004年9月30日凌晨3:59分),前程无忧网股票报收于21.15美元,涨幅达51.07%,成交量为6,068,355股。该股在首日交易中最高涨至22.9美元。融资7350万美元。

7. 携程旅行网
美国时间2003年12月9日,中国旅游入门网站携程旅行网(Ctrip.com)(Nasdaq:CTRIP)在美国纳斯达克初始股上市交易。携程旅行网(Nasdaq:CTRIP)在纳斯达克市场初始发行价为18美元,开盘价为24.01美元;截至收盘,该只股票成交量达5,602,472股;其股价较发行价上涨15.94美元,涨幅88.56%;较开盘价上涨9.93美元,涨幅41.36%,至33.94美元。融资7000万美元。

8. 金融界
2004年美国东部时间10月15日上午10时30分(北京时间10月15日晚10时30分),中国网络金融资讯公司金融界(Nasdaq:JRJC)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交易,开盘价15.50美元,比13美元的发行价高出2.5美元,但开盘不久后即一路下跌,不久即跌破发行价。至美国东部时间10月15日下午4时(北京时间10月16日早上4时)纳斯达克收盘,金融界报收于11.70美元,较发行价下跌了10%,成交量为9,517,264股。 金融界此次发行620万份美国存托凭证,每股发行价为13美元,预计融资约8060万美元。

9. 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时间2004年5月13日23时20分,美国东部时间13日11时20分,盛大网络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得到国际投资者的大力追捧,短短半小时,成交量超过150万股,股价由11.30高开后一路飙升至12.38美元/每股,最后以8.8%的涨幅稳收在11.97美元/股,创造了2004年中国概念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最优异的开局。融资1.524亿美元。

10. 分众传媒控股有限公司
分众传媒建立的商务楼宇液晶电视联播网目前已覆盖全国44个核心城市,30000幢楼宇。作为中国最大的户外视频广告运营商,2005年7月13日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北京时间2005年7月13日晚9时,有纳市传媒第一股之称的分众传媒(股票代码:FMCN),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交易,由于投资者看好,分众传媒最终以每股17美元的价格发行,按照发行价,公司的市值有望达到6.8亿美元左右,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募集的资金就达1.71亿美元,这创下了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首发融资的新高。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