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博鳌亚洲论坛落下帷幕。除了“胡萧会”、国际经济前景、可持续发展,我们更关心亚洲的融合与身份认同。从2001年起每年一届的海岛聚会,曾被认为是孕育“亚洲一体化”的温床。7年过去了,这些缺乏统一政治目标的亚洲国家,是否找到了共识、理解了差异呢?(文_史彦)
80岁的拉莫斯现在过得很惬意。这位与女士合影一定要换一副时髦的无镜片眼镜的菲律宾前总统喜欢雪茄,他保持健康的方法是运动和每年到菲律宾红十字会献血。10年前他的总统任期届满,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功德圆满地去颐养天年,谁也没有想到他在随后的10年却爆发出更大的活力。所有这些,都因为地处中国海南的一个名为博鳌的海岛。从2001年起,每年4月在这里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被认为是孕育“亚洲一体化”的温床,而拉莫斯是博鳌亚洲论坛的理事长。
10年前,拉莫斯和细川护熙、鲍勃 . 霍克在马尼拉起草了博鳌论坛宣言。细川担任过10个月的日本首相,是上世纪90年代日本政坛动荡的见证者。霍克之前是澳大利亚的总理,这位牛津大学的毕业生是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推动者。
将这三位前政要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叫蒋晓松的中国人。1997年,他在博鳌建起了一个全岛型林克式高尔夫球场,并以个人名义请来了细川护熙夫妇和霍克作为贵宾为球场开杆。当夜的长谈涉及亚太经合组织、达沃斯论坛,设想在博鳌组织一个论坛改变亚洲。
把一个商业项目与亚洲的命运挂钩,这个设想在拉莫斯加入后逐步落实。2000年11月下旬,博鳌亚洲论坛的专家会议,参加会议的二十几个国家的代表都很激动,这让他们想起了1955年的万隆会议。那个有印尼总统苏加诺和中国总理周恩来参与的讨论亚洲合作的会议,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亚洲在身份认同上自我觉醒的标志。博鳌似乎要重新唤起这个已经沉寂的愿景。
2001年2月21日,博鳌亚洲论坛正式成立。2002年,第一届年会正式召开。这让人振奋但又有些奇怪:一些缺乏统一政治目的的国家坐在一起讨论长期合作的远景目标。
已经过去的6次会议,主题有明显的演变,从一个略显内部性的经济合作组织(2002年“亚洲的经济合作与发展”与2003年“合作促进发展”),到新亚洲身份意识的觉醒(2004年“一个对世界开放的亚洲”、2005年“亚洲的新角色”、2006年“亚洲的新机会”),再参与到世界性的话题讨论(2007年“创新与可持续发展”、2008年“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
乐观的人认为这里终将成为“亚洲一体化”的智库。悲观的人批评这个亚洲论坛仍然处于“宣言”和“行动计划”阶段,尤其相比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
在博鳌论坛短暂的历史中,最具实质性的“共识”是货币金融合作,其中包括这样的建议 —— 用一个亚洲中央储备库代替双边货币互换体系;促进文件标准化和银行业行为的协调一致;建立亚洲货币合作基金,负责区域政策对话、中央储备库管理和区域金融业动态监测;亚洲应该实施区域汇率机制,维护区域内汇率的稳定。
但是,各国对合作的终极目标,仅仅界定于防范金融风险,合作机制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往往沉溺于那些陈旧的问题而不能自拔。亚洲式的实用主义战胜了“开放的地区主义”。
不过这并不妨碍每年上千人不远万里奔赴这个小岛,进行一场关于亚洲的讨论。指望一个论坛解决所有问题是多么的幼稚,至少,这里给了所有人观察亚洲差异性的一个好机会。●
4月13日,博鳌亚洲论坛落下帷幕。除了“胡萧会”、国际经济前景、可持续发展,我们更关心亚洲的融合与身份认同。从2001年起每年一届的海岛聚会,曾被认为是孕育“亚洲一体化”的温床。7年过去了,这些缺乏统一政治目标的亚洲国家,是否找到了共识、理解了差异呢?(文_史彦)
80岁的拉莫斯现在过得很惬意。这位与女士合影一定要换一副时髦的无镜片眼镜的菲律宾前总统喜欢雪茄,他保持健康的方法是运动和每年到菲律宾红十字会献血。10年前他的总统任期届满,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功德圆满地去颐养天年,谁也没有想到他在随后的10年却爆发出更大的活力。所有这些,都因为地处中国海南的一个名为博鳌的海岛。从2001年起,每年4月在这里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被认为是孕育“亚洲一体化”的温床,而拉莫斯是博鳌亚洲论坛的理事长。
10年前,拉莫斯和细川护熙、鲍勃 . 霍克在马尼拉起草了博鳌论坛宣言。细川担任过10个月的日本首相,是上世纪90年代日本政坛动荡的见证者。霍克之前是澳大利亚的总理,这位牛津大学的毕业生是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推动者。
将这三位前政要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叫蒋晓松的中国人。1997年,他在博鳌建起了一个全岛型林克式高尔夫球场,并以个人名义请来了细川护熙夫妇和霍克作为贵宾为球场开杆。当夜的长谈涉及亚太经合组织、达沃斯论坛,设想在博鳌组织一个论坛改变亚洲。
把一个商业项目与亚洲的命运挂钩,这个设想在拉莫斯加入后逐步落实。2000年11月下旬,博鳌亚洲论坛的专家会议,参加会议的二十几个国家的代表都很激动,这让他们想起了1955年的万隆会议。那个有印尼总统苏加诺和中国总理周恩来参与的讨论亚洲合作的会议,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亚洲在身份认同上自我觉醒的标志。博鳌似乎要重新唤起这个已经沉寂的愿景。
2001年2月21日,博鳌亚洲论坛正式成立。2002年,第一届年会正式召开。这让人振奋但又有些奇怪:一些缺乏统一政治目的的国家坐在一起讨论长期合作的远景目标。
已经过去的6次会议,主题有明显的演变,从一个略显内部性的经济合作组织(2002年“亚洲的经济合作与发展”与2003年“合作促进发展”),到新亚洲身份意识的觉醒(2004年“一个对世界开放的亚洲”、2005年“亚洲的新角色”、2006年“亚洲的新机会”),再参与到世界性的话题讨论(2007年“创新与可持续发展”、2008年“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
乐观的人认为这里终将成为“亚洲一体化”的智库。悲观的人批评这个亚洲论坛仍然处于“宣言”和“行动计划”阶段,尤其相比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
在博鳌论坛短暂的历史中,最具实质性的“共识”是货币金融合作,其中包括这样的建议 —— 用一个亚洲中央储备库代替双边货币互换体系;促进文件标准化和银行业行为的协调一致;建立亚洲货币合作基金,负责区域政策对话、中央储备库管理和区域金融业动态监测;亚洲应该实施区域汇率机制,维护区域内汇率的稳定。
但是,各国对合作的终极目标,仅仅界定于防范金融风险,合作机制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往往沉溺于那些陈旧的问题而不能自拔。亚洲式的实用主义战胜了“开放的地区主义”。
不过这并不妨碍每年上千人不远万里奔赴这个小岛,进行一场关于亚洲的讨论。指望一个论坛解决所有问题是多么的幼稚,至少,这里给了所有人观察亚洲差异性的一个好机会。●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