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平均寿命仅3年?借贷宝以金融科技破融资难题

2019-05-31 16:23:31 | 作者: 来源:

【编者按】5月30日,在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正式揭牌。据介绍,研究院将着力打造开放性、公共性、尖端性金融科

5月30日,在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正式揭牌。

据介绍,研究院将着力打造开放性、公共性、尖端性金融科技公共研发平台,构建金融科技开放创新生态。

市场规模或超12万亿 信贷场景依旧是核心

据悉,金融科技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各国金融竞争和金融资源布局的新兴领域。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金融科技在包括证券、基金、私募在内的资管业务中的渗透率为22%;至2017年底,中国金融科技的市场渗透率已达42%,用户人数超过5亿,居全球首位。据最新毕马威数据,预计到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在互联网金融核心业务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2万亿元。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爱分析发布的《中国金融科技行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金融科技市场规模300亿元。其中,个人征信一枝独秀,智能营销也大多以信贷领域应用为主,两者市场占比2/3。信贷场景依然是中国金融科技的核心。

报告对中国金融科技未来发展趋势也进行了预测:认为个人征信将是最先成熟而且是最大的赛道,所以现在做个人征信排名靠前的公司,长期都会是金融科技行业里面的头部公司。其次企业征信的市场规模会比个人征信小很多,未来企业征信的客户会逐步向产业链核心企业、以及政府客户转变。第三是认为财富科技需要很长的一个合规过程,尤其P2P备案通过之后,财富科技市场才会逐渐起来。

在爱分析联合创始人&首席分析师张扬看来,企业征信最大的应用并不是银行信贷领域而是资信评级。“单纯的企业征信是一个比较浅的业务,不像个人征信可以渗透到整个信贷场景,企业征信很难特别深的渗透到银行信贷里面。如果做比较大的企业授信,银行线下DD团队对于整个数据的把握,对于公司的把握,会比征信公司强很多。对于小微企业授信来讲,企业征信公司收集的经营数据很难真的跟银行授信环节匹配起来,长期来看,企业征信不会是像个人征信那么大的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2013-2015年期间,金融科技公司的增长率达到100%以上,并在2015年达到增速顶峰,彼时金融科技公司多达4300家。从2016年开始,新注册的公司数量呈现断崖式下降。到2017年,新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为370家,仅为2015年的1/12。

与此同时,并购数量快速提升。不完全统计,2018年上半年,全球金融科技行业共进行了140多项并购交易,总价值接近400亿美元(合304.8亿英镑),比去年同期增长26%以上,我国企业更是并购的主力军。

由此可见金融科技领域,金融监管的标准会越来越高;二是金融市场的结构在未来几年会有比较大的变化;三是科技对金融的影响速度会加快。

随着5G、虚拟现实、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突破,金融科技也将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重塑金融业新格局和新形态,带来资本市场新变革,甚至有可能颠覆资本市场的运行逻辑。

在金融科技化的道路上,除了BATJ等互联网巨头,银行等传统金融企业,以及众多细分领域的金融科技平台,均陆续加入科技赋能的行列,进行“数字化”转型。如互联网借贷平台借贷宝子公司linkface建立了深度学习实验室,拥有已知最大的人脸数据库,也是国内最大的金融用户数据库,超过1.4亿张真实的不同人脸数据,拥有全球最精准的人脸识别模型,抵御了金融行业数百万次企图突破实名认证的攻击案例,拥有最强大的反欺诈模型;积累了百万级黑名单和灰名单,为客户的金融大数据风控提供助力。这些科技探索者,试图将纷繁复杂的场景、流量、数据、风控、资金、产品等金融要素标准化,并从用户管理、产品定价、渠道营销、运营模式等方面,优化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链条。

金融科技纾解中小微融资之困

谈及金融科技发展形势和广阔的发展机遇,5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巡视员杨富玉在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分论坛上表示,要着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要着力提升金融科技安全可控水平、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和构建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

他认为,“金融科技的关键是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为金融发展提质增效,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

因此,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和根本遵循,着力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确保金融科技创新不偏离正确发展方向。继续运用科技手段破除金融发展瓶颈,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增强金融普惠能力,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促进实体经济借助金融与科技双翼展翅高飞,实实在在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

而在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层面,杨富玉认为,作为践行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途径,金融科技不断缩小数字鸿沟,解决普惠金融面临的成本较高、收益不足、效率与安全难兼顾等瓶颈问题。发展金融科技要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优势,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加大对长尾客群的服务力度。只有在金融科技大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让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真正发展起来并落在实处。

当下,中小微企业占据我国市场的90%,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举足亲重的作用。然而,这个群体数量庞大但也异常分散,多数缺乏有效抵押物、财务账目信息不规范、标准化数据少,导致开发、风控、运营成本高,因此长期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统计数据显示,中小微2018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149万,注销约950万,预计新增和注销90%以上中小微经济体。由于大量死亡企业并未注销,推测中小微企业年实际死亡数字远超1000万。

由于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经营持续性差,其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受到的冲击也较为明显。这也为中小微金融行业带来两大核心问题:第一,融资难融资贵;第二,风控需要有能力穿越经济周期,存活率低。

融资难、融资贵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信贷资金供不应求。

我国小微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融资的比例大致为6:4,也就是说,小微企业近一半的融资行为是从价格相对高昂的渠道完成的。按照传统银行的信贷模式,政府对国有(国有控股)银行向国有企业的贷款提供隐性担保,从而对银行的信贷决策产生影响。 但由于金融产品种类供给不足、申请金融门槛高、周期长等问题,普惠金融普及率和广深度仍较低,许多分散农户、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无法得到及时和有效的金融服务。

二是征信系统不够完善。

近年来,我国从门槛、税收、补贴等方面,可谓全面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而仍然避免不了一个致命问题--融资难、融资贵,而在融资过程中,并不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接纳小微企业,而是缺乏一个核心的评估标准,由于小微企业多数没有抵押物、制度不全、数据缺失、财务数据不完善、运作机制不成熟等。

我国目前每天平均新增市场主体超过4户,而这些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三年左右。成立3年后的小微企业正常营业的约占三分之一,实际年死亡率为15-20%,50%的小微企业只能存活2-3年。而中小微企业平均在成立4年零4个月后才第一次获得贷款,因为其需要证明有稳定还款能力。考虑到我国仅有1/3的小微企业能存活到3年以上,即使未来经营稳定性能有所提高,获得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比例仍然会受到30%天花板限制。

而借助金融科技,中小微企业能够有效挖掘分析数据,获取丰富且可靠的信用信息,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助力金融体系的高效运行。

以借贷宝企业版为例,依托企业与员工、企业与上下游的“熟人”关系,借贷宝企业版搭建了规范化融资通道,把企业融资需求和员工理财需求有效对接,同时针对不同场景,为不同资金需求对接相应的金融机构资金,为广大中小企业打通内外部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投融双方供需匹配速度,实现普惠金融。众所周知,员工是最了解企业的人,也是最关心企业的人,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优化流程,做好服务,让定价合规,在这个情况下就可以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和难度。

此外,金融科技还可以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为各个市场主体提供资源配置的有效信息,帮助其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提高风控能力、降低服务成本。发展金融科技也有助于推动并优化金融基础结构,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由此不难预测,我国的金融机构将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改变传统的业务流程,大幅度提升传统金融地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痛点,更好的为普惠金融服务。

未来,也会有更多金融科技公司或主动或被动的摒弃部分纯金融业务,以赋能者和合作者的姿态,切入金融科技服务领域,而市场也有望形成“场景流量方-平台赋能方-金融机构”的多元合作新模式。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