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钱拉:金融科技将成为银行业创新发展核心竞争力

2018-06-21 19:14:56 | 作者: 来源:

【编者按】银行业转型正如火如荼进行,并成为2017年以来金融业最大的看点之一。传统银行开始与互联网巨头联手,将部分业务系统迁移至云计算架构中,期

银行业转型正如火如荼进行,并成为2017年以来金融业最大的看点之一。传统银行开始与互联网巨头联手,将部分业务系统迁移至云计算架构中,期望借助互联网巨头资源,改变传统的开发、协作模式,向更轻、更快的互联网模式转型。

近期举办的2018腾讯“云+未来”峰会透露出的数据表明,2017年有6000家金融机构与腾讯金融云合作,其中20家银行已实现互金转型。

对于传统银行“上云”,监管部门也有刚性要求。2016年7月,银监会发布“十三五”征求意见稿时就提出银行业应稳步实施架构迁移,到“十三五”末期,面向互联网场景的重要信息系统全部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其他系统迁移比例不低于60%。

而近几年崛起的新型银行,比如网商、微众、亿联等民营银行,因为没有历史包袱,诞生之日起,就非常接近金融科技形态,本身也架构在云上,因此没有传统银行的“重”与“慢”。这是否意味着,新型银行相对传统银行更具优势?付钱拉认为,经过多年的互联网转型,传统银行已搭建起了“厚平台、薄应用”的架构模式,并具备一定的创新业务能力,下一步将和新型银行争夺应用场景和流量,而这方面,新型银行并无特别优势。

银行业的主营业务大部分是面向B端客户,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体量庞大的C端市场正成为一块肥肉,吸引了以B端为业务重心的银行的目光,使得C端市场的争夺日趋激烈。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线上支付场景中,会有好几家银行可供消费者选择。

因此,互联网转型为银行铺设了新的赛道,但能否在应用场景和流量争夺中占据优势,则决定了赛道上的选手能否胜出。为此,新型银行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便在应用场景和流量争夺战中给自己加分。

但众所周知,线上流量一般掌握在互联网巨头手中,银行如果依靠和巨头合作来获得流量,将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流量掌握在合作方手里,银行缺乏议价能力,在流量价格越来越贵的当下,银行的盈利空间将会不断被压缩,沦为巨头的“打工仔”;二是互联网巨头既然可以和甲银行合作,也可以和乙银行合作,结果就是每一家银行都难以形成自己的市场壁垒。

有鉴于此,银行是否就该低头认命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银行其实可以通过其它路径引入流量,比如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开辟新的流量管道。金融科技公司手中握有大量B端用户,这些用户涵盖线上多个行业,有着庞大的C端需求。银行和其紧密合作,等于找到除互联网巨头外的流量管道,可以减少对互联网巨头的依赖,降低流量获取成本,提升盈利空间。

目前,已有嗅觉灵敏的新型银行开始尝鲜。新型银行们希望借助付钱拉的电商管理解决方案、银行业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等开辟新的流量管道,搭建新的应用场景。

据了解,付钱拉在电商、二手车、物流、网贷平台、银行业及金融类领域服务近千家客户,拥有丰富的B端市场资源。银行和付钱拉合作,相当于通过付钱拉接入B端客户流量,并同时获得B端客户背后的C端客户流量。

付钱拉银行业金融科技创新峰会现场照片

合作中,付钱拉帮助电商平台引入银行资金存管服务,解决电商平台资金合规问题。对银行而言,为电商平台提供资金存管服务仅是基本应用场景,接下来付钱拉还可以为银行接入电商平台流量,让银行为电商平台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为平台用户提供个人理财和贷款服务,极大地丰富了金融应用场景,拓展了业务想象空间。而且银行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流量,成本低于与互联网巨头的合作。

对于银行而言,收获的还不止于此。付钱拉作为金融科技型企业,可以为银行引入最新的金融技术。除电商平台资金管理项目外,付钱拉还与多家银行深入探讨了支付、供应链金融等业务合作,拓展了区块链、人工智能、云服务等技术合作。这样,合作银行拥有了搭建更多应用场景,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成为具备“轻”和“快”风格的新型银行,并在市场上快速确立差异化优势。

从付钱拉和多家银行的合作可以看出,银行业眼下打的是一场场景和流量争夺战,但背后比拼的是更深层次的能力,即开放合作的能力。谁更具备开放的心态,谁就能整合更多资源,成为赛道上的领先者。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