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因为借款4万元,最终却背上了超100万元的负债。这事如果不是发生在我儿子身上,我都不信。上海的侯先生近日向记者报料,儿子遭遇高利贷,在
因为借款4万元,最终却背上了超100万元的负债。“这事如果不是发生在我儿子身上,我都不信。”上海的侯先生近日向记者报料,儿子遭遇高利贷,在民间金融人士层层套路下,不断拆东墙补西墙,半年时间竟欠下100多万元的债。无独有偶,在广东务工的武先生也求助称,其儿子大四期间向多个互金平台和借款公司借款,贷款年化利息均超3 6 %,部分甚至高达2000%以上。高利贷披着“校 园 贷”的“羊皮”将魔爪伸向大学生群体,使得大学生苦不堪言。
随着互联网普惠金融的高度发展,校 园 贷市场迅速崛起。然而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利益驱动之下,民间借贷个人或机构打着校 园 贷的名头在高校里掀起了不少风浪,高额罚息、暴力催收、鼓励“裸贷”乃至“肉偿”等恶性现象屡见不鲜。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及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校大学生除了学费外,在创业、培训、日常消费等领域,都开始出现信贷资金的需求。在刚结束的两会中,全国政协委员翟美卿也在提案中强调,时代在变化中不断产生新的市场需求,校园 信贷属于成长链金融的重要部分,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授信是合理的。然而除了监管必须出重拳整治“害群之马”外,大学生本身也迫切需要提升辨识能力。在名校贷发布的《大学生借款风险报告》中不难看出,风险意识评分约合65分的大学生对如何使用校 园 贷平台的认知还极其欠缺,大学生在积极接受校 园 贷这一新兴事物时,反映出了对借款平台的辨识能力低,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的现象。
记者从多家互金平台了解到,校 园 高利贷的毒瘤给行业带来了冲击性的伤害,不仅让部分大学生遭受了财产损失,也让校园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饱受考验。名校贷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学生确定借款意向后一定要擦亮眼睛,务必留意合同的规范性以及详细条款、对公章等信息需要再三确认比对以及仔细听取审核流程中客服人员的提示,另外,要警惕和防范打着“中介”或者“代理”名义号称可以提早放款、提升额度或者减免利息的人员,务必选择信誉度良好、操作流程规范、审核机制健全的大平台,切莫一味贪图福利诱惑而身陷骗局。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