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免费午餐 在校大学生要慎防陷入网贷泥沼

2016-04-15 09:11:13 | 作者: 来源:华财网

【编者按】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的近5万名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的近5万名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乎占一半份额。

  随着互联网金融不断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宁静的大学校园也充斥着互联网金融的影子。各种类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为了争夺有着近4000万名在校大学生市场,各类分期还贷,以免息、低门槛等名义在国内高校跑马圈地。

  这些互联网金融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不仅大把大把地撒钱做宣传推广,更是利用所谓的“代理”关系发展学生参与其中,不少校园分期借贷产品通过拉拢高校学生作为推广宣传人员,以口耳相传的形式让更多学生用户成为借贷产品的实际使用者。

  根据易观智库的研究统计,按照2015年2600多万名在校生的基础、每人每年分期消费5000元来计算,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达千亿元。这是一个庞大的金融市场,但这也是一个充满未知的金融荒地。

  尽管不少数据报告显示校园分期市场仍然可以期待,可是分期贷款在征信体系建设以及自身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却加剧了社会对相关产品的担忧。

  “为什么有些平台只关注如何借款和催还,产品本身根本没有风控和监督,变向鼓励无经济来源的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相关企业除了产品研发和推广能力低下,企业道德意识的缺失,才是本质。”

  校园分期借贷市场,征信系统纯为各家自行搭建。2016年3月9日,河南郑州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郑旭因为无力偿还共计58万的各种网络贷款,最终跳楼自杀。郑旭事件发生后,调查发现他居然在不同平台且自身无还款能力时完成借款,事发后,有某平台负责人称,“如果知道涉事大学生的信用记录,我们肯定不会批准贷款。”

  需要看到,早在2011年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出《关于小额贷款公司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通知》,被普遍认为是为小额贷款纳入征信体系的信号。2013年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具备接入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村镇银行等机构应当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可是,在诸多条件限制下,小额借贷完全接入上述数据库速度依然缓慢,这也导致如校园分期借贷的小额借贷平台漏洞百出并频繁引发校园恶性事件。

  校园司令曾测试使用多款校园分期借贷APP,在贷款资质填写中,这些所谓的低门槛产品仅需提供借贷者的姓名、住址、学籍、身份证等信息,某些平台甚至完全没有线下面对借贷者的审核,这种毫无风控把关的产品能走多远?

  专家指出,大学生本身理财意识淡薄,加上一些网贷公司为拓展业务,风险把控不严,贷款审核更是形同虚设,致使如郑旭一样的普通学生能贷款几十万,最终却陷入无法偿还的绝境。此外,部分网贷平台甚至恶意放贷,编织出“服务费”、“逾期费”、“催收费”等等陷阱,通过各种方式催收本金利息,谋取暴利,以至于很多学生陷入网贷泥沼。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