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中国优步(Uber)对外表示,该公司旗下多个城市的微信公众号遭集体永久封号,涉及上海、广州等十余个城市。
近日,中国优步(Uber)对外表示,该公司旗下多个城市的微信公众号遭集体永久封号,涉及上海、广州等十余个城市。
对于这一风波,12月5日,微信方面表示,年底临近,微信公众平台连续接到用户举报,反映部分公众账号存在恶意营销、诱导分享,以及借助收集用户信息牟利的行为;微信公众平台对此类账号进行了专项清理和整治,对此类账号陆续进行了封号等不同程度的处罚。
不过,中国优步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优步的公众号一直严格遵守平台规范,不存在任何违法以及违规行为。而外界猜测,由于腾讯是优步竞争对手滴滴出行的股东,微信平台封杀优步的公众号是对滴滴的偏袒。
不过,12月7日,马化腾针对优步公众号被封号一事给出了回应:“确实违规营销被处罚,之后分散多账号试图绕过;互联网交通公号具备较大群体性交通煽动能力,业务主体较大时按平台管理规则需提交全国性经营ICP许可,否则一旦出事平台需承担责任。年底会统一加强整治,滴滴违规一样处理,过去滴滴违规营销及红包也一样数次被处罚限制转发。”
而微信团队也在12月7日做出新的回应。微信团队表示,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对于关系到用户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业,如金融、医疗、药品和交通等,需要获得特别的行政许可才可以开展经营。“公众平台要求公众账号在具备相应资质的前提下方可向用户依法提供有关服务。目前,平台正陆续对相关不合规的账号进行封停处理,如运营方具备相关证照及资质证明,可通过申诉渠道向平台提交申请恢复账号使用。”微信方面称。
可见,对比12月5日的回应,微信团队后来的答复将侧重点从恶意营销与诱导分享转至了“优步没有提供ICP许可证”。
而就在马化腾对外表示“平台会一视同仁”之后,当天下午,微信方面也公布,截至目前,平台的确对168个Uber相关服务账号以及136个滴滴相关服务账号进行了清理,并表示,清理优步和滴滴的相关不合规定的公众号,没有时间先后。“优步一直没有提供ICP牌照,而滴滴是部分没有提供牌照。”微信方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其实,微信与优步之间目前纠结于一个论点,即牌照问题。微信方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优步诸多账号没有提供ICP牌照,微信公众平台的规则中明确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ICP牌照属于其中之一;而优步方面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了其“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并表示,微信公众平台的规则中,并没有明确提及需要提供ICP牌照。
而这次风波的最后,优步与微信方面双方表示加强沟通,找出解决优步公众号被批量封停的问题。微信方面表示,目前微信有1000万公众号,随着平台上公众号数量增多,运营管理通知上会进一步完善。
事实上,这不是优步第一次被微信封杀。今年3月底,“Uber中国”、“Uber招聘”和优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城市20多个服务型平台公众号被封,被封的理由都是“违反微信‘涉嫌诱导分享’条例”;今年7月,腾讯对“微信公众号不显示Uber内容”一事做出回应称,产品部门反映是因“系统抖动”导致误拦,目前已在逐步恢复中。
这次优步和微信的风波,难免让外界联想到2014年年底,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补贴大涨酣战正烈的时候,微信朋友圈封杀快的打车的“打车红包”。当然,腾讯方面称,快的打车的行为可能涉及“诱导分享”。但腾讯在当时并没有封杀滴滴打车的打车红包,而快的打车则借道支付宝。2015年2月,滴滴合并快的,最终才打破这一僵局。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本次风波暂时消停,但微信是否能坚持履行中立、公开的平台规则,仍值得观察。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