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曙光电碳厂白德旭:以粥度日 心思脯肉

2015-12-03 12:23:42 | 作者: 来源:中国网

【编者按】“以粥度日、心思脯肉”是我和白德旭董事长聊完以后最深的感触。

  “以粥度日、心思脯肉”是我和白德旭董事长聊完以后最深的感触。相信这也是当前电碳行业的大背景下,每一家电碳企业,每一个电碳人的现状。白德旭生于1971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并于在2014年湖南大学完成“材料工程”硕士学位。现任成都市龙泉曙光电碳厂董事长一职。

  短短三十分钟的时间谈话,我能深刻的体会到这位不惑之年的董事长对成都市龙泉电碳厂的热爱。他对这家上世界九十年代成立的电碳厂倾注了太多的热情。

  成都市龙泉曙光电碳厂于1992年在成都龙泉成立。专业从事石墨生产、加工及科研。因为一开始是国营企业在拥有大背景及国家政策扶持下,曙光电碳厂初具生产力,但是,也是因为是国营的关系,企业生产方向固定,无法成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所以,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增加曙光电碳厂的产品竞争力。所以在1998年进行了股份制改革,曙光电碳厂变成了私营企业,迎来了新的篇章。

  在工厂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白德旭的正确引导下,成都曙光电碳厂从1998年到现在近20年时间里在全球拥有了长期的合作伙伴。比如与成立于1873年,总部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目前在瑞典、英国及德国上市,拥有员工约26000人的瑞典阿特拉斯(ATLAS)、百斯特等

  现在长期的合作伙伴还囊括了其他一些军工企业,以及其他国外知名生产企业。比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CAEP)、中国航天工业部、宝长年集团(Boart Longyear)、加拿大FOX集团、克锐达、中光防雷、日机密封。

  成都曙光电碳厂从一开始难以为继,到20世纪初的如日中天,在到现在的稳中有升,这其中都与白德旭密不可分的关联。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见证了曙光了兴衰荣辱的董事长,在半个小时里给我说的最多的是目前石墨行业的困境。

  白董事长告诉我们说目前中国的新型电碳制品生产企业尚不多见,国内的电碳行业以传统电碳制品生产企业为主。如高纯石墨、电刷机械用炭、炭棒等常规电碳制品生产企业。这类企业遍及世界各工业国家,近年来产品供大于求,产品竞争十分激烈,生产处于逐渐萎缩状态。

  中国传统电碳制品生产企业行业总产量较为可观,占世界总产量的20%以上,但是中国电碳企业生产的大部分电碳制品均属于中低档产品,产能严重过剩,竞争异常激烈。

  在这样的行业乏力的大背景下,成都曙光电碳厂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从2013年起,工厂订单开始呈下降趋势,但因为长期合作的信任以及质量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产品。工厂受到的影响较之同行要相对小一些。

  白董事长甚至戏言“现在石墨企业都是“以粥度日“。虽说是戏言但也是反映出了行业现状的艰难,但是接下来的一句却让我倍感振奋,白董事长坚定的说,“我们’以粥度日,但是我们心思脯肉”。

  白董事长透露曙光一直在做从企业生产的优化升级。调整单一的生产结构,以此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以及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成都曙光电碳厂终于有了进展。确定了转型方向——石墨烯,并且形成了以湖南大学刘洪波教授、中南工大黄教授和北京大学传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为之提供行业领先的转型生产技术。

  我问道这样的升级,最困难的是什么问题,白董事长毫不犹豫的说道“‘资金和技术’”从生产石墨到生产加工石墨烯,这之间的转型难度是巨大的。尤其是在现在石墨烯没有形成生产力的情况下。“在转型路上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科研,革新生产设备,这样的转型成功的可能性简直微乎其微。

  最后,我问道如果曙光的转型如果不尽人意或者直接就是失败了,你会后悔吗?白董事长的回答发人深省,他说”会,肯定会后悔但是,并不是后悔决定来做这个探索,而是后悔在哪一个步骤自己没有做好从而导致这样的升级失败,来做这样的升级是每一个受过电碳行业哺育过的企业的责任,要想让电碳行业重新成为朝阳产业需要每一个电碳企业的付出与努力,若果大家都害怕失败,都还在吃老本,那么这个行业就永远不会进步,这样的企业也终究会被市场所淘汰哪怕现在行业多么的不景气,是要我们还有梦想,就一定会成功。”最后,我也是祝愿每一个有梦想的企业都能成功,纵然“以粥度日”,也要“心思脯肉”。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