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加剧 消费维权机构呼吁要警惕

2015-10-28 16:49:29 | 作者: 来源:人民网

【编者按】近期,北京、天津、上海等29省市消协(消委会、消保委)以及中国消费者报社共30家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发布了《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状况调查报告》。

  近期,北京、天津、上海等29省市消协(消委会、消保委)以及中国消费者报社共30家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发布了《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提醒,在互联网新业态中,消费者个人信息也越来越多的被经营者所掌握,由此带来信息泄露风险。报告呼吁各方共同努力,让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不再处于裸奔状态。

  报告还批露相关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对于大多数受访者而言,对“大数据”这一概念依然比较陌生,但对于“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是否更容易泄露”这个问题,有76%的受访者给予了肯定得回答,认为“不是”和“说不清”的受访者各占12%。而对“过去一年中,有没有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问题调查中,52%的受访者认为“有”,认为“没有”的受访者约40%,还有8%受访者表示说不清。

  数据还显示,仅4成消费者知道智能设备有泄露个人信息隐患。报告称,在“大数据”时代,对个人数据的收集方式更加多样,比如智能手表、运动手环之类的个人穿戴式智能设备,就有将个人健康数据上传到服务器的功能。调查显示,只有44%的受访者表示知道有这个隐患,还有40%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另有16%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

  关于“在大数据时代,哪些个人信息最重要”的调查中,26%的消费者认为,个人财务信息最重要;其次是个人身份信息,占23%;排在第三的则是个人通讯信息,为18%;第四是个人消费信息,为15%;第五是个人社会关系信息,为11%,最后是个人背景信息,约7%。对于“在大数据时代,你被泄露最多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这一问题,消费者的投票显示,泄露最多的是个人通讯信息,其次是个人身份信息。

  在对于个人信息泄露渠道的调查中,被认为最容易泄露个人信息的是网站,包括电商平台、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占14%;其次是手机、PAD、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等个人信息终端上的APP,占13%;第三是汽车行业,如4S店和电信服务商,都达到12%;第四是类似电子邮箱、微信、QQ之类的通讯软件和房地产行业,包括房地产开发商、租房中介公司,达到11%;第五是快递公司,占9%;第六是银行保险业,有8%。

  在对于“与个人信息相关的大数据应该如何保护”的调查中,得票最高的措施是“对盗窃、倒卖以及不当使用个人信息的企业、个人进行严厉打击”,达到21%;其次是“掌握个人信息的机构、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为19%;第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全社会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为18%;第四是“采集、使用个人信息时必须得到当事人的同意、许可”和“畅通举报渠道”,都为15%;最后是“个人信息须去除个人身份特征内容”,约13%。

  而对于“对大数据使用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你有何建议”的调查中,呼声最高的是“加大惩罚力度,进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有20%选择了这一项;其次是“要规定个人信息使用者和收益者对个人信息来源进行合法性审查”,有19%;第三是“建立个人信息规范、合理使用的制度,如要求数据采集、利用必须得到当事人授权等”,约17%;第四是“建立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和“对于重大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可提起公益诉讼”,都有16%;最后是“对可识别个人身份、特征的信息必须技术处理”,约13%。

  针对调查结果,30家消费维权单位共同发出倡议:

  一要进一步细化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建立规范合理的个人信息采集使用制度,信息、数据的采集使用必须得到当事人的授权,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法律,用更完善的立法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不受侵害。

  二要进一步加大对非法采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的惩处力度,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责任主体和职能范围,用更严格的执法打击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不法行为,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非法采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违法成本。

  三要进一步简化司法程序,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民事诉讼中引入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并相机在消费者个人信息司法保护中引入公益诉讼制度,给个人信息权被侵害的消费者提供最大的司法便利。

  四要进一步强化企业自律和消费者自觉,经营者面对个人信息数据可能带来的利益诱惑,要对得起良心,守得住底线,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经营者对个人信息非法采集和使用的行为,一旦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或者被非法使用,及时主动地大胆维权,用更积极的自我防范筑起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坚强屏障。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