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港媒称,被麦肯锡冠以“全球创新潜在领导者”的中国,正在极力塑造在创新道路上“心有余而力又足”的一面。
港媒称,被麦肯锡冠以“全球创新潜在领导者”的中国,正在极力塑造在创新道路上“心有余而力又足”的一面:有报告显示,近9成的在华工程师表示有兴趣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同时中央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中国到2020年要进入“创新性国家行列”的目标。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9月25日报道,麦肯锡今年年中的一份报告曾经指出,中国有潜力成为全球创新领导者。尽管不少人出于对中国“山寨”产品的印象,对报告提出质疑,但至少在工程师领域内,似乎很多人都并不这样认为。
报道称,9月24日发布的《2015中国工程师创新指数》显示,87.8%的在华工程师表示,较有兴趣或有很高的兴趣投入到创新活动中。调查以近1年来面向全国的1000余位在职工程师的调研数据为基数,取样范围遍及国有、外资、合资、私营、集体等各个类型的企业,涵盖了汽车、通讯、机械等主要行业。
此外,工程师对国家创新政策的满意度(136.20)、对企业创新环境的满意度(140.10)均超过基准值100,表明工程师对宏观政策及企业的创新环境具有积极的评价。
报道称,在谈及进一步激发创新所需的保障时,分别有59.06%和61.12%的工程师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和增加研发经费投入,是对创新最具积极影响的企业保障因素。
创新需要自发,也需外力推动。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公开发布,要求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通道,最大限度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巨大潜能。
报道称,方案明确了激发创新、问题导向、整体推进、开放协同、落实落地的基本原则,并确定了到2020年,在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成果,基本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主要目标。到2030年,要建成更加完备的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性国家前列。
方案还围绕10个方面提出了32项改革举措、143项政策措施。 10个方面包括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改革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构建统筹协调的创新治理机制,推动形成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生态和推动区域创新改革等。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