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业界有专家撰文提出,互联网金融有可能成为阶段性的过去。随着监管政策的相续出台。
近日,业界有专家撰文提出,互联网金融有可能成为阶段性的过去。随着监管政策的相续出台,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估值将大幅度降低;再加上全球股市萎靡,进入资本寒冬的信号频出,互联网金融的几种形式均将成为一种边缘的生存。一言蔽之,互联网金融时代即将落幕。
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可信呢?单从P2P信贷这一种互联网金融形式看来,我们也忧作者之所忧,却并不那么悲观。
文章认为,互联网金融只是一种现象,而非一个行业,诚然,当下的互联网金融还未脱离线下传统金融衍生品的影子,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渐冒出个别脱身而独立的先锋者。
从P2P信贷来看,它始于传统信贷产品次级贷的线上化转移,甚至其经营团队也是来自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行业,但发展至今,这批先行者已经掌握了P2P信贷不同于传统信贷的独特经营模式,尤其近两年,P2P信贷已经开始从营销手段、获客成本、服务方式及资源整合等方面,提高技术,吸纳人才,逐步体现出互联网特有的优势。
文章指出,当下绝大部分的P2P抓取客户的方向是错误的,投资人只是产品的提供方,P2P信贷真正的消费者应该是借款人。这种观点也一直是少数P2P机构所信奉的。手机贷作为国内发展最快最稳的P2P平台之一,从一开始就极其注重资产端的客户累积,以精准的客户定位为产品开发的首要前提,专注服务于工薪阶层和90后大学生群体,致力于完善资产端的发现功能和风险定价能力,在网络征信技术的辅助下,把努力发展优质信贷客户作为第一任务。
文章认为,P2P选择小微信贷作为重点方向由可能是错误的,理由是,弱势群体的信贷本身就是高风险低回报的,只能依靠烧钱支撑起交易量与客户群。这种观点实在有失偏颇。
手机贷选择了小微信贷正是看中了工薪阶层及大学生群体“弱势”特征的暂时性和极强的可塑性,他们有着可预见的未来发展,有着先进的理财观和超前的消费观,他们更懂得信用的意义,也更容易接受新兴事物,又有着强烈的借贷需求,正是P2P信贷最理想的客户群体,很多手机贷客户利用提前消费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也有不少客户通过对借贷利率的追求进行自身的前期理财训练。小微信贷客户群体的借贷能力或许弱势,其自身素质却令从业者毫不犹豫地坚定了这个方向。
文章虽然整体表达了一种对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忧虑,却也不是一味否定了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尤其对P2P信贷这一分支,作者在批判现有经营模式带来的缺陷的同时,也为P2P信贷经营者指明了道路:真正适合互联网的金融产品,应是简单、可复制、风险定价清晰的。而手机贷正是文中提到的少数专注于借款需求、而非资金来源的企业。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