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距离 Jeep 切诺基和 Tesla 被黑风波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业界对于汽车的关注似乎更多集中在“互联网公司造车”这个话题上。
距离 Jeep 切诺基和 Tesla 被黑风波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业界对于汽车的关注似乎更多集中在“互联网公司造车”这个话题上,而曾经广受关注的 Android Auto 和苹果 CarPlay 则被冷落了一段时间。
最近,华尔街日报以及 The Verge 的编辑得到了驾驶雪佛兰 2016 版克尔维特 Stingray 的机会,体验 CarPlay 为驾驶者带来的便利。不过,追求完美的苹果给我们带来的 CarPlay 却并非想象中的那么无可比拟。
(图片来自:GMRepairInsights)
实际功能非常有限
苹果曾经希望能够用自家的操作系统植入汽车,代替现有的中控台,不过或许是出于安全顾虑,苹果最终没有将太多的功能整合进这个操作系统,用户仍然需要通过各种实体按键、旋钮,对汽车的调教风格、空调、灯光等设置项进行调整,它的命名也从 iOS in the Car 变成了 CarPlay。
(图片来自:motorauthority)
现在的 CarPlay 主要的功能有——播放音乐、收发短信、通话、导航。除了官方应用外,CarPlay 还支持非常少量的第三方应用,且大多数是 Spotify, Overcast, CBS Radio 这类音频应用。不过为了安全,CarPlay 并不支持短信、来电、导航以外的任何系统通知。
车主可以将 iPhone 通过中控台自带的 Lightning 接口与 CarPlay 连接,因为 CarPlay 还不能接入移动网络,所以它的运行需要 iPhone 的移动网络功能。未来,苹果还将会为 CarPlay 添加无线功能。
(图片来自:华尔街日报)
与 Android Auto 不同,iPhone 在与 CarPlay 连接的同时,用户仍然可以正常使用手机,这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 CarPlay 有限的功能带来的不便。
在操作逻辑上,Android Auto 与 Android 手机操作系统有非常大的区别,前者的操作逻辑更像 Android Wear,无需通过“桌面”在不同的应用中跳转。但是 CarPlay 却沿用了 iOS 的操作逻辑,当用户想从 A 应用界面切换至 B 应用时,需要点击 Home 键退出至桌面,再点击选择相应的 App 图标。这样的设计并不太适合应用在汽车中控台上。
请放心让 Siri 做你的车载管家
在 iPhone 上,Siri 远没有直接触摸屏幕方便快捷,不过由于在开车的时候不方便点按中控屏幕,所以 Siri 在 CarPlay 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交互职责。想要启用 Siri,用户只需要长按中控屏幕上的虚拟 Home 按键,或者点击方向盘上的 Siri 按钮。
(图片来自:The Verge)
(图片来自: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在体验后表示,Siri 与短信功能的搭配是 CarPlay 的亮点之一,其整合度远远领先 Android Auto。当 iPhone 接收到一条短信,中控台只会显示短信的发送者,用户可以选择让 Siri 朗读短信,并通过语音转化成文字进行回复。在发送短信之前,Siri 还会复述用户的回复,确保内容准确无误。
总体上,搭载于 CarPlay 的 Siri 表现非常不错,在自带的短信、通话、音乐、地图应用中,Siri 都能高效地识别用户语音,并给予精确反馈。克尔维特 Stingray 是一台敞篷跑车,但即使记者在敞篷模式下与 Siri 对话,它仍然能够准确地识别记者的语音内容。如果未来的 CarPlay 能够控制更多的汽车设置,我们也可以放心地让 Siri 担当车载管家。
自带地图乃一大败笔
The Verge 的记者这样评价 CarPlay 的地图应用:拒绝 Google 地图令人感到可恶。
CarPlay 自带的苹果地图只能够提供导航,而目的地也只能通过 Siri 语音输入,于是问题就来了,虽然 Siri 语音识别非常精准,但是苹果的地图却无法识别正确的目的地,也无法像 Google 地图那样选择最准确的路线。虽然苹果的地图最终也能够将用户导航至正确的地点,但是 CarPlay 用户需要比 Android Auto 用户付出更多的时间去矫正苹果地图的错误。
在科技公司涉足造车之前,CarPlay 的策略值得模仿
现在涉足汽车行业的科技公司都太激进,总是希望通过新奇的概念“颠覆汽车业”,然而在上百年的发展后,人类与汽车的交互习惯无法在一朝一夕的时间内被“颠覆”,所以与其现在就“造车”,或者用自家操作系统控制汽车所有电子元件,还不如像苹果或 Google 那样,以中控屏幕为切入口,培养大众的使用习惯。这样的策略,也可以给予科技公司更多的时间,打造真正完善、安全的汽车中控系统。
除此之外,科技公司也应该切忌将不完善的产品匆忙推向市场,否则只会让那些愿意尝鲜的消费者对新的汽车交互模式产生抵触情绪,相当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