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以来,互联网行业频频曝出的“宕机门”将网络安全问题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推动网络安全领域立法更显迫切。
今年以来,互联网行业频频曝出的“宕机门”将网络安全问题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推动网络安全领域立法更显迫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7月23日)从2015中国互联网大会了解到,目前互联网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包括一般法和特别法,“一般法视为传统法对互联网法律关系的适用,特别法则针对互联网法律关系予以规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法规局副局长李长喜表示,未来互联网立法的重点集中在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和网络社会管理。
关于目前如何搭建起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挑战到底在哪里。李长喜表示,互联网立法目前遇到的挑战主要包括:一,信息通信技术的挑战,如技术及应用迅猛发展,以及虚拟性、交互性、广域性带来的挑战;二,应用及服务的综合性挑战,如社会关系多元、行为多元、主体多元;三,对传统法律制度的挑战,包括认识问题和方法论问题。
对此,腾讯公共战略研究部总经理、腾讯研究院秘书长司晓同样表示,成文法的局限性在于法律制定总是落后于实践发展的滞后性局限;此外,立法常常缺乏前瞻性,导致张力不足的缺陷。因此,立法空白与过度立法并存。
在昨日论坛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法规处副处长石玉春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当问及面对模式与技术的持续创新,如何能让法律法规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方面去不断完善时,石玉春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在于,除了涉及网络主管部门,还涉及广泛领域的不同部门,比如现在已涉及医疗、教育、运输等。基于这样的特点,这也是要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的方向之一,下一步有必要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立法进行研究论证工作。”
石玉春指出,在这过程中,除了需要政府部门的组织,还需要行业的参与,包括在制定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时委托专家进行起草,广泛听取企业、行业人士和公民意见等。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