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进入暑期旅游旺季,打开电脑、拿起手机,足不出户地在旅游电商平台上规划好旅程、预定好出行产品。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进入暑期旅游旺季,打开电脑、拿起手机,足不出户地在旅游电商平台上规划好旅程、预定好出行产品,成为了许多消费者的“首选动作”。然而,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最近发出提醒,当前涉及旅游电商的投诉不断增加,在旅游电商快捷方便的背后也暗藏陷阱。
两千机票只退四百块
王女士是一位旅行爱好者,有几次通过在线旅游网站退改签机票的经历,其中一次机票花了两千多,退只退了四百多。
王女士:我订的往返,应该是三千三百多块钱。那边说如果我改签日期的话,一张票得损失九百多块钱。之前订广州的那个,我退票了,当时往返加一起得两千多,也是在携程上订的,给我退的时候一共就退了四百多块钱。
临阵变卦让人抓狂
无独有偶,李小姐的遭遇更让人抓狂。本打算去台湾旅游,通过在线旅游网站预定好所有行程,却在出发前夕被告知:去不了了。
李小姐:我准备去台湾,通过携程订的自由行,委托给它去帮我办入台证,然后我所有的机票包括酒店全部都是在携程上订的。我都已经准备要走了,给我打电话说入台证办不好,而且说那就退钱,给我退一半。
投诉背后折射监管“窘境”
除了退改签费用高、自行取消订单之外,在线旅行网站常被投诉的还有虚假宣传。而诸多投诉的背后,折射的是在线旅游市场的监管“窘境”。根据艾瑞监测数据,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3000亿元,同比增长38%。业内专家分析,随着在线旅游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问题频出也反映出这一新兴市场的监管难题。
首先,在线旅游业竞争激烈,旅游网站打“价格战”争抢用户,导致服务大打折扣。比如今年春节期间,国家旅游局紧急叫停途牛“一元出境游”。
其次,缺少管理细则,目前对在线旅游的监管仍无法可依。北京市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一些黑旅行社通过旅游电商“转战”线上,游客购买时容易引发纠纷,而且往往维权无门。
此外,对在线旅游的旅游电子合同的规范及管理难度系数较大,网上交易经常产生纠纷,由于取证及日常监管难度大,发生纠纷后,不能及时作出处理。
消费者如何维权?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建议,消费者使用在线旅游网站时,一要注意合同签订的具体内容;二来尽量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公司。
刘思敏:不能轻易地相信在线旅游企业的口头承诺,消费者对于和它约定的事项,特别是对于发生意外的情况下,如何赔付、赔付的标准,必须要有清晰的合同约定。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也要注意品牌,特别是有品牌的、大的在线旅游企业,它们很重视自己的品牌维护;所以在需要维权的时候,相对的难度可能会小一些。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