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几年,随着大众信息安全意识的提升,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但由于网络上追本溯源很困难、涉及的责任主体太多、侵权证据难以确定等原因。
近几年,随着大众信息安全意识的提升,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但由于网络上追本溯源很困难、涉及的责任主体太多、侵权证据难以确定等原因,“法不责众”成为互联网上很多人肆无忌惮伤害别人的借口。法治之光驱散不开网络暴力的阴霾,维权的理想照不进受伤的现实,这种现象值得警醒,也应该反思。
我国当前有加强对互联网规范和管理的大量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却缺乏深刻的网络针对性。对网络侵权案件的处理方式,也主要将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复制应用到了互联网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互联网伤害案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遏止网络暴力,需要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网民言行,惩罚伤害行为,维护受害者权利。
网络暴力,是互联网上的恶之花,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其受害者。心中有光,阴霾自散,对别人善良,就是放自己一条生路。能对别人“键”下留情,自己也就有足够的强大抵抗来自任何地方的寒流和恶意。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