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满足险企扩展业务的需求,保监会今年初再次放开“补血”新渠道,险企可以通过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来补充资本金,提高偿付能力。日前,保险业的首单资本补充债券正式落地。
为了满足险企扩展业务的需求,保监会今年初再次放开“补血”新渠道,险企可以通过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来补充资本金,提高偿付能力。日前,保险业的首单资本补充债券正式落地。
保监会近日发布批文,同意平安财险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50亿元,这标志着保险业利用新方式补充资本金进入实操阶段。据了解,目前保险业务较快增长,险企都需要大规模增加资本金来满足这一需求。然而,险企增资方式较为有限,多数险企多通过股东增资或者定向发行次级债来补充附属资本,以满足监管对于自身偿付能力充足率的要求。长期通过直接增资将对股东经营形成较大的压力,而次级债发行也临近饱和。为此,寻求“补血”新渠道成为必然。
今年初,保监会联手央行[微博]公布关于险企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相关办法,为险企再添融资新渠道。所谓资本补充债券,是保险业新添的一种新的补充资本金方式,发行期限在五年以上(含五年),清偿顺序列于保单责任和其他普通负债之后,先于保险公司股权资本的债券。除了放开资本补充债券外,近一年来,险企还先后放开了优先股、应急资本、私募次级可转债、保单责任证券化产品、非传统再保险以及海外发债等融资渠道。
不过,并非所有的险企都有机会通过上述渠道来“补血”。发行次级可转债的险企须是上市公司,而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险企需要满足连续经营超过三年、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等要求。有保险专家指出,当次级债发行额度用尽后,下一步将会有大量的公司通过资本补充债券来增加附属资本金。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