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与盲目追求功能的“大而全”相比,智能可穿戴设备开始通过作减法来提升附加值和黏性,并通过开放和数据打通真正融入生态系统。
与盲目追求功能的“大而全”相比,智能可穿戴设备开始通过作减法来提升附加值和黏性,并通过开放和数据打通真正融入生态系统。
仅从销售数字来看,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钱途”无量,4月底开始销售的苹果智能手表iWatch,头两周全球销量预计将达300万只,小米手环上市10个月销量即突破400万只。但在另一方面,“叫座不叫好”、用户黏度低却一直是智能可穿戴设备难以回避的问题。缺乏有价值的核心应用和不可替代性始终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难以突破的“瓶颈”,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看起来时髦,用起来鸡肋”。
6月16日,映趣科技发布了新的智能手表产品,这也是首款搭载腾讯TOS系统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产品。在回答如何增加用户黏性时,映趣科技CEO王小彬坦言,受限于屏幕尺寸和电池续航时间,智能手表的功能应该回归简洁,真正把用户最想要的一些简单功能做好。“比如微信的消息提醒和回复,或者用QQ物联进行一些对智能家居产品的简单应用。即使和滴滴打车、航旅纵横这样的生活服务类应用的打通,也应该通过生态层的对接,在手表上实现消息提醒而不是对手机屏幕的直接复制。”
功能简单成为厂商寻求更好用户体验的一条通路,而真正走通这条路,则需要数据的打通。王小彬透露说,inWatch T已接入了腾讯的QQ物联平台,同时也已打通了阿里云和京东智能平台的后台数据。腾讯TOS负责人文博则表示,TOS也实现了腾讯账号体系的打通,可以让用户分享运动、娱乐内容,目的也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及黏性。
无独有偶,虚拟现实眼镜厂商暴风魔镜在6月初推出了自己售价99元的第三代产品。暴风魔镜CEO冯鑫也表示,为了让用户不仅是把玩一下就放弃,同样需要向产业链上下游开放。
“打通”的趋势甚至开始影响芯片厂商。阿里巴巴投资的上海庆科,日前宣布将于德州仪器合作,将自己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和中间件开发平台应用于德州仪器的芯片之上。“主要是帮创业团队和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解决接入各大巨头云平台的问题。”
更易用、更好用,是否就能让智能可穿戴设备真正摆脱“虚火”?答案仍不明朗,但从目前来看,至少厂商们开始探索新的路径,让智能可穿戴设备不再仅仅是手机功能的简单复制。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