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金农王曾: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

2015-06-17 11:01:29 | 作者: 来源:中国网

【编者按】互联网金融这个词这几年热到了什么程度?一位传统金融从业者这样举例:但凡只要一家有些知名度的机构,以互联网金融为主题的举办活动。

  互联网金融这个词这几年热到了什么程度?一位传统金融从业者这样举例:但凡只要一家有些知名度的机构,以互联网金融为主题的举办活动,那么活动现场几乎座无虚席,与会者对互联网金融的热情高涨。在这样的会议以及很多类似的情境中,甚至可以感受到一种山雨欲来、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马上就要剧烈碰撞但感觉。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沐金农王曾认为,现在传统金融行业和互联网金融都存在着各自的问题,正是因为传统金融有一些瑕疵,互联网金融才获得了诞生的契机,同样的,要说刚刚出生不久的互联网金融即将取代传统金融,纯属无稽之谈。当下沐金农要做的,就是去填补一些传统金融没有做到或者没有做好的部分,例如解决农村地区和涉农企业难以取得传统金融机构授信、无法获得贷款的问题;而对于传统金融深耕并已经成熟经营的模块,沐金农碰都不会碰。

  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热度不断飙升,投资机构的拥簇、媒体的推广、政府层面的鼓励以及受众的需求,都在推动着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尤其是从2013年开始,余额宝的诞生引发了整个金融行业的大地震,随着阿里、京东这些传统电商及其他各类资本的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已经进入了史无前例的繁华期。但在沐金农看来,行业发展越是火爆,自身扩张就越需要冷静。

  在普惠金融的概念下,网贷行业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融资速度效率也比较快。这确实是一个优点,但不是一个最终的目标,融资贵一直是驾驭在中心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紧箍咒,高起不降的借款利率和手续费是无法支撑起整个行业的良性循环的。

  除此之外,网贷行业的实际逾期问题也较为严重。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有一个词叫踩雷,过去专门指投资人投资的平台跑步的风险,而当平台自己在遇到这种逾期情况下,也把自己称作踩雷。很多早期开业时候办理的借款项目已经经历了一轮周期,很多项目在1年左右出现了逾期,大部分平台通过短期做大交易规模,用新的投资人资金来弥补过去的踩雷的损失。目前很多平台所公布的坏账率都有些门道在里面,行业真正的坏账率,只有内部人士心知肚明。

  新生的互联网金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传统金融行业又面临着什么瓶颈呢?

  曾有一位传统金融从业者如此评价互联网金融的用户:“这些用户其实都是传统金融行业挑剩下的B端客户。”解释一下,他所说的B端客户,就是资产质量不可靠、信用资质不完善,总之,就是不被传统金融认证体系所接纳的用户。这些用户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从传统金融平台中拿到资金,但他们为社会做贡献的个体,他们为自己的员工或家人提供着必要的生活保障,因为一些固话地条条框框而剥夺他们获取金融服务的权力是不公平的。

  互联网金融平台融资成本较高、风控较差,传统金融行业对用户甄别较为严格、一部分用户不被“待见”,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补充作用显而易见,但却又没有完美地解决问题。如何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风控系数、捍卫投资人权益,成为了每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些方面,专注三农的沐金农已经初步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沐金农深耕农业相关的各个产业,通过大数据的积累获取行业标准曲线,进行行业动态评分系统的拟合,形成独特的、有核心竞争力的风控体系,同时辅以沐金农“陌生人借款+熟人社群管控”的产业链金融逻辑,实现智能化放款。

  在沐金农看来,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无论如何是打不起来的,与其异想天开地妄图从别人嘴里抢食,不如想尽一切办法做好别人没做好的,搞定别人搞不定的,这才是企业健康成长,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地发展之道。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